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经九歌解义

离骚经九歌解义

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第,字晋卿,号厚庵,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李氏笃信程朱理学,著有《榕村集》(四十卷),《周易通论》等。本书《四库存目》作《离骚经》一卷,《九歌注》一卷。与《参同契解义》、《阴符经解义》合称《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正文分《离骚经》和《九歌》。《离骚》共分十七节加以注解,太有李光第《后叙》、《附记》各一篇。《九歌》仅收《东皇太一》至《山鬼》九篇,删去《国殇》、《礼魂》。每篇分若干节,篇末对该篇加以总的解说。《九歌》后附李氏跋一篇。注文简明,以疏通文义为主。书中精华在于对《离骚》的注解。其特点是:一、善于分析篇章结构。如将《离骚》分为两大部分,并概括段旨。在段内又分若干层次,并揭示其结构内在联系。虽未必尽是,但试图从作品构架上加以把握,令人受到启发。而在《附记》中,将《离骚》分为回顾现实生活和设想神幻境界两大部分,这是前人未曾论及的新颖提法。二、在文义阐发上,时有精辟见解。如《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以下八句,王、朱等所解,或有违文义或支离破碎,而李氏将八句视为整体加以诠释:“言我昔者有志于为国培植,冀其及时收用。今者不伤其萎绝,而哀其芜秽。虽萎绝,芳性犹在也。芜秽,则将化为萧艾,是乃重可哀已。”将此节用比喻手法,为国培植人才,望其成才,一旦待用,萎绝不可伤,变节诚可哀的多层含意,揭示得透彻、明确。然本书将《国殇》、《礼魂》从《九歌》中剔除,硬凑“九”数,实属武断之举。另外妗氏好以君臣大义解《楚辞》,先入为主,不免穿凿。解《九歌》含意,也说:“故天神尊上,则以喻君,司命为太乙之佐,湘君、河伯,非天神之伦,则以喻臣。”亦不符合诗意。主要版本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榕树丛书》本,在丙集内。光绪四年(1878)李光廷刻《榕园丛书》乙集本,北京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忠义存褒什

    二卷。明许有谷撰。有谷情况见《古今贞烈维风》条。该书主要记载明惠帝建文之乱中殉难诸臣的事迹,人各为传,传后各系七言绝句一首,以表明作者观点。《四库全书》用两淮马裕家藏本。

  • 运气定论

    一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董氏此书为辨《素问》所论“运气当在六元正纪大论”而作。因其原文失佚,故晋皇甫谧作《甲乙经》、隋全元起作《素问》注,皆称原文亡佚。唯唐朝王冰诡称有秘藏之书本,且私采“阴阳

  • 琴志楼词

    六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易顺鼎生平事迹见《丁戊之间行卷》。本书共六卷,有《湘弦词》一卷、《丁戊之间》一卷、《摩围阁词》二卷、《楚颂亭词》一卷、《棐台梦语》一卷。《湘弦词》为同治十二年(

  • 烟霞万古楼文集

    六卷。清王良士(生卒年未详。)撰。王良士原名昙,字仲瞿,号蠡舟,又号昭明阁外史,浙江嘉兴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良士少负狂名,言论举动,皆不与众人同。尝自言: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

  • 菉斐轩词林要韵

    一卷。又称《词林韵释》。此书原不著录撰人姓氏。《丛书集成》收入此书,题为“宋菉斐轩刊本”。清厉鹗以后,俱认为是宋人作品,经赵荫棠考证,方确定此书是明人所撰,产生于《琼林雅韵》之后,《千顷堂书目》谓此书

  • 读春秋存稿

    四卷。清赵佑(详见《尚书质疑》)撰。该书也是作者的读书心得。他曾说自十二岁受《春秋》,读三传注疏至十数遍,有所见解,就随时笔录,成《读春秋存稿》四十余篇,不成章的就编为《春秋三传杂案》,大体上在于补传

  • 通鉴问疑

    一卷,宋刘义仲撰。刘义仲生卒年不详,筠州(今江西高安)人。是秘书丞刘恕长子,《宋史》附见恕传末,善诗文,后人将其诗文与其祖父刘涣、其父刘恕编为《三刘家集》。刘恕,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

  • 读诗私记

    二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今属湖北省)人。寄籍濮州(今属山东省),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八年(1547)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著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等。是书成

  • 安老怀幼书

    四卷。明刘宇(生卒年不详)编。刘宇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此书为丛书,共两种,包括《安老书》三卷,《怀幼书》一卷。宋咸淳年中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大德年间邹铉续补为《寿亲养

  • 知非斋易注

    三卷。清陈懋侯撰。作者著《周易明报》后,考虑到书中经注过简,人或不解其意。又恐读者误认为“明报”为佛家因果之说,故再著此书加以详细说明。其体例一仍《周易明报》,于各卦爻之下仍逐句注“得”、“失”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