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释注

礼记释注

四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柘康,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大师。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丁晏为人清廉,富有公心,曾为救灾疏浚河道,修建公共用房及其它公众事务积极筹款捐资,耗时费力,毫无怨言。曾极力赞成严禁鸦片,1843年因抗英屡有功勋,加侍读内阁中书衔。丁晏自幼聪颖,好学深思,博览群书,熟稔经籍。他无门户之见,主张以汉学通宋学,“汉儒正其诂,诂定而义以显,宋儒析其理,理明而诂以精,二者不可偏废。”(《读经说》),见地颇为公允。阮元任漕督时,以汉易十五家发策,丁晏逐条对万余言,江藩称其摭群籍之精要,阐汉义之奥妙。一生致力于学术,著述颇丰,约有五十种著作流传。其中二十三部汇编成《颐志斋丛书》,其它或收入别的丛书或单独刊行。其著说主要有《尚书余论》二卷,《禹贡解释》三卷,《毛郑讲释》四卷,《郑氏诗谱考证》一卷,《诗考补注》三卷,《拾遗》一卷,《三礼释注》八卷,《左传杜解集正》八卷,《史记毛本正误》一卷,《北宋汴学纂隶二体石经考》一卷,《颐志斋诗谱》四卷,《汉郑君(玄)年谱》一卷,《日知录》校正一卷,《百家姓韵语三编》一卷,《日知录》校正二卷,等等,不胜枚举。《礼记释注》书首有丁晏自序云:“庚辰之秋,自都还里,杜门却扫,取《礼记》四十九篇,紬绎读之,因据《唐石经》,及卫正叔《集说》,校正经注,订补讹说。古注质奥,孔疏所不能评者,复旁考诸书,疏其疑滞,自秋徂冬,共积得若干条,藏诸箧衍。壬午夏斋居多暇,始取旧蒿,编录成帙。题曰《礼记阐注》。刘君孟瞻曰:贾公彦《仪礼》《周注》疏皆称‘释曰’,谓释郑注,今予亦解释郑意。何不曰释注。余韪其言,遂易今名。”末题作“壬午四月二十五日,准安山阳丁晏自序”。是书卷一,自《曲礼》至《月令》,卷二自《文王世子》至《大传》,卷三自《少仪》至《坊记》,卷四自《中庸》至《丧服四制》。后为续录,又续录,三续录,四续录。丁晏是书以形声训诂为主,旁征博引,阐明郑玄释义,时有己见,亦多创新。如“桥”,郑注“桥”为桔槔,丁晏引《庄子》、《淮南子》、《说苑》诸书,证明郑义之确。又如“稷日明粢”,丁晏引《续汉书·祭礼志注》,桓帝祠恭怀皇后,祝文中有:“明粢”一词,以此驳孔颖达疏引王劭“无此一句”之论断。又如《续录》内,对《礼记》是否六国时作多作考证。丁氏云,《史记正义》载:《乐记》为公孙尼子作,陆德明《经典释文》亦引刘献说,《缁衣篇》亦为公孙尼子作,孔颖达《礼记正义》谓《檀弓》篇在六国时作。并以仲梁子是六国时人为证。《王制》篇推郑玄注,亦当在赧王之后。《中庸》篇为子思所撰,《鲁穆公师》、《三年问》是荀子所著,又楚兰陵令、朱娄、穆公皆六国时之君子。郑注《杂记》,引逸礼别录,亦是齐宣王时人。以之为证,记礼者当始于六国,而后汉儒尊崇之,承袭光大。后世以为汉儒记礼,而指斥六国为纵横。此说颇确,益自孔子记录发扬诸经后,到战国时期,得到孟子、荀子的传袭,又传至伏生、后苍、申公诸儒,以此流传下来。如果不是孔子弟子及六国儒生转相传袭,孔子所述之礼必将泯灭无遗。是书于《大学》、《中庸》亦有所释,对王肃否定《中庸》的说法予以驳斥。笃守郑注之法,予以发扬光大,诚郑注之功臣也。此书有咸丰二年(1852年)聊城相以增海源阁《六艺堂诗礼七编》刊本。光绪十年(1884年)蛟川张寿荣《花雨楼丛抄续抄》刊本。

猜你喜欢

  • 秦邮帖

    四卷。清师亮采辑。师亮采字禹门。嘉庆十九年(1814),署高邮知州,属金匮钱泳聚诸名迹刻石,置于文游台四贤祠。第一卷为苏轼《春帖子词》、《墨妙亭诗》、《烟江叠嶂图诗》、《挑耳图题后》。第二卷为苏轼《清

  • 韩非子识误

    三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顾广圻,字千里,号涧,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顾广圻颖敏博学,精通经学小学,善于校书,有《说文校议辨疑》、《韩非子识误》等。顾广圻在得到述古堂影钞《韩非子》

  • 春秋经世

    一卷。明魏校(见《周礼沿革传》)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朱彝尊《经义考》卷二〇〇作《春秋经世书》,二卷。该书取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的意思作书名,所注仅隐公一卷。其注多从《左传》,又夹以自己

  • 季汉书

    五十六卷。明谢陛撰。谢陛,字少连,歙县人。此书主要记述了汉末、蜀国、吴国、魏国及晋初的历史。分本纪、内传、外传、载纪、杂传、表等,另书前有正论五条,答问二十二条,凡例四十四条,表述全书的宗旨。但在编写

  • 河干问答

    不分卷。清陈法撰。陈法,字定斋,贵州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五十六年(1717)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五十九年(1720)充会试同考官。雍正初特旨举翰林才堪部务者,

  • 朱子四书语类

    五十二卷。清周在延编。在延事不详。该书取《朱子语类》中《四书》诸卷刊行,无所损益,亦无考订发明。

  • 辛卯侍行记

    六卷。清陶保廉撰。陶保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其父陶模,历任陕甘、广东总督,颇多善政。光绪十七年(1891),陶模由陕藩简授新疆巡抚,陶保廉侍行,备记其行程。自西安至天津为一卷,自天津至西安为一卷,

  • 兰谱

    一卷。宋王贵学撰。王贵学,字进叔,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兰谱》一书。是书分为六部分:一是品第之等;二是灌溉之候;三是分析之法;四是沙泥之宜;五是爱养之地;六是兰品之产。此书

  • 论语学案

    十卷。明刘宗周(1578-1645)撰。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人称蕺山先生,明末理学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明亡,绝食而死。黄宗羲为其著名弟子,受其影响甚

  • 格物通

    一百卷。又称《圣学格物通》。明湛若水(1466-1560)撰。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增城(今属广东)人。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