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补证凡例

礼经补证凡例

不分卷。附容经类纂凡例,无卷数。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清光绪进士。历任龙安、绥安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等职。曾师事王闿运。专治今文,其学凡六变。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深受廖著《知圣篇》、《辟刘篇》的影响。戊戌政变后,吴郁生督蜀学,知康说源出于廖,乃劾其离经叛道,逞臆说经,革职交地方官管束。入民国,长成都国学专门学校甚久,后兼高等师范、华西大学教授。著有《六译馆丛书》。平认为《仪礼》在庠序中传授,贵在简易。十七篇录要起例,本末已经具备经言大略。润泽在人,因而,发凡起例,欲学者在本经记传以外,凡是杂见两戴及他书,都取附各篇之下,其并非全篇者,也依类采入。例如,《丧服》为经中主要篇目,则择取大传小记间传服问三年丧问丧服四制等篇,附在其后。另外,前人专门相传,其记最多,也汇辑左后,以便考寻。又如《祭礼》,只是详述享尸,而祊祭迎主于堂荐毛血之仪都被省略,于是,择取《礼记》诸文补充其仪节。《昏礼》先祖后配,则据据《左传》对其加以增补。考察其体例,大都依据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立法并非不善。只是平不信《周礼》,认为典制之事,不得名礼,不以《周礼》五礼名目为然,这是其蔽端。平又认为贾子之容经,是礼经之纬,欲习仪者,应当由容开始,因而把容经传记附在《仪礼》之后。凡戴记所有说仪容专篇,取为通论外,有散文脱节,凡系说礼与仪容者,对其加以通辑,并拟区分为四目十一门。案:《汉书·儒林传》云,鲁徐生善为颂,孝文帝时以善为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襄其资性善为颂,不能通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也以颂为大夫,官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柏生单次,都是礼官大夫,而瑕邱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诸言为倾者,由徐氏。颜师古注云,颂读与容同,是则善为容仪,本来也是礼家专门之事。平认为容经与礼经相经纬,其说并非虚妄,这也是治礼者所应当研习者。此书有《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平斋词

    一卷。宋洪咨夔(1176-1236)撰。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于潜(浙江临安,今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成都通判、监察御史、端明殿学士。《宋史》有传。著有《平斋文集》等。本书由明末藏书

  • 孝经安昌侯说

    一卷。张禹(?-前5)撰。清马国翰辑。张禹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县东南)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封安昌侯。专精《论语》,亦治《易》。著述有《论语章句》,一作《鲁安昌侯说》或《张侯论》,《孝经安

  • 医学源流论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难经》、《伤

  • 识遗

    又称《罗氏识遗》,十卷。北宋末南宋初罗璧(生卒年不详)撰。罗璧字子苍,自号默耕,新安(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前定一条,引陈抟“寒在五更头”之谶语,称第五庚申后又十五年,北宋灭亡,可知此书成

  • 汪龙庄先生遗书

    八种,十五卷。清汪辉祖(1730-1807)撰。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年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先后任宁选知县、道州知州等,善听讼,有能吏之名。著有《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晚年潜心

  • 丙丁龟鉴

    五卷。续录二卷。南宋柴望(生卒年不详)撰。柴望字仲山,江山(今属浙江省)人。曾官太学上舍,除中书。淳玦六年(丙午,1246)正旦日蚀,因上《丙丁龟鉴》,犯忌入狱,不久释归,景炎二年(1277)荐授迪功

  • 皇极经世通变

    见《易通变》。

  • 理学要旨

    无卷数。清代耿介撰。耿介见《中州道学编》条。此书辑宋儒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的部分著作为一集,每卷书前各自编列了小传,其中附有作者的观点。全书在周敦颐著作中摘录了《太极图说》、《通书》六章

  • 左传事纬

    十二卷。附录八卷。马驌(1621-1673)撰。马驌字御,又字宛斯,邹平(今属山东)人,清代著名史学家、经学家。顺治进士,任淮南府推官,改灵璧知县。蠲荒除弊,流亡复集。马驌自幼好学,毕生殚研经史,更嗜

  • 求志居经说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陈氏字大冶,号雪庐,怀宁人(今安徽安庆)。道光乙未(1835)进士,曾任甘肃古浪县知县。这本书以诗经说起,以次及之,许多说经的观点十分可取,如对《书经》中的古今文的问题提出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