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明桂萼(生卒年未详)撰。桂萼,字子实,安仁(今湖南安仁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考中进士,曾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的知县。嘉靖初年,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卒谥文襄。《经
二卷。清苗夔撰。参见《说文声读表》。是书撰于为祁寯藻校勘宋本《说文系传》之时,订正后人因不达古音妄删或附益者八百余事。例如谓“牡当作从牛垚省亦声,‘牡’字在《诗·还》二章与‘茂’、‘道’、‘好’韵,《
无卷数。清彭定求(1645-1719)撰。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畇,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术近出汤斌,远尊王守仁。平生著述甚丰,除本书外,尚著有《阳明释
十三种,三十二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编辑。本书约刻于《汉学堂丛书》之前,时编者任刑部浙江司郎中。十三种书为:清黄奭校《仓颉篇》,汉郑玄撰《周易注》,魏郑小同编《郑志》,晋张磻撰《汉记》,晋薛
二十八卷。清王先谦(1842-1917)撰。该书收集三家遗说,很有独到见解。在序例中,王氏称《毛诗训沽》,有可取之处。如没有毛诗,则三家之说除见传记外,连其经文作何字都无法得知,《诗经》更无法成为完整
十卷。陆淳(?-805)撰。陆淳,字伯冲,因避唐宪宗讳,改名陆质,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经学家。据《旧唐书·儒学传》,陆淳少师赵匡,匡师啖助,啖、赵皆为异儒,陆氏因传啖赵之学而知名。后为淮南节
十三卷。清任绳隗(生卒年不详)撰。任绳隗,字青际,号植斋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约明末清初在世。少有才名,年壮气盛,意气超越,读书积学有年,颇称通博,对序言、碑记、奏议、书札一切词章、乐府、长吟、短歌皆
一卷。清李翘(其生平未详)撰。李翘浙江人。是编首列转注本于方言说。次举《方言》与《说文》说解同训者为证。次分转注之例为正变两类。正例有七:一曰训解一字相同,如“”训“”,“遝”训“”;二曰训解二字相同
各一卷。明曹端撰,其生卒年不详。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
一卷。清沈钦韩撰。沈钦韩(1775-1832),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湖州(今吴兴),居于苏州木渎镇。史学家、文学家。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宁国府教谕(训导)。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