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田间易学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易火传》。不久乱定归故里,重得《易见》旧本,于是合并二编,删去其重复之处,增补诸家众说,形成此书。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因此言数颇详,为黄道周之余绪,后才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孙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则以朱子本义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和河洛二图均因易而产生,不是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是揲蓍之法,而非画卦之本。此书持论公允,与元代钱义方之论相合,而且其义更为明白晓畅。因此尽管卷首图象繁多,却与支离附会之弊无涉。唯独他的周易杂考一条,虽深概今本非朱子之旧,又只以《彖传》、《象传》篇首之注推其说,竟然不能更正其次序,以复古本。大概是因刘旧刻,清初尚未见到,所以明知其误却无法更正,仍然采用注疏本。入《四库全书》,有康熙间刊本、黄登贤家藏本、桐城刊本。

猜你喜欢

  • 白田杂著

    八卷。清王懋竑(详见《朱子年谱》)撰。白田,为懋竑之号。是书皆其考证辩论之文,较之《朱子年谱》,用力颇深。如易本义九图论家礼考,皆反复研究,参互比较,持论精确,新颖,为先儒所未发。其引史互证,拾遗补阙

  • 黄陂县志

    ①三卷,明林东海、李河图修,俞贡撰。林东海,福建莆田人,进士,官黄陂知县。李河图,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恩生,继林东海任。俞贡,浙江建德人,岁贡,官黄陂训导。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嘉靖中叶,县令林东海

  • 天镜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有《天镜》二卷,已佚。天镜是指见天象以验吉凶,所以《天镜》也属占验之书。《抱朴子·杂应篇》有论日月镜与四规镜。此二镜为不同种类的天

  • 簪花阁集

    一卷。清翁端恩撰。翁端恩,生卒年不详,字璇华,号纫卿,江苏常熟人,体仁阁大学生翁心存之次女,协办大学士翁同和之妹,编修、国子监司业归安钱振伦之继妻。清代诗人。此书包括作者平生所作古今体诗若干首,词若干

  • 乐昌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刘运铎修,陈宗瀛纂。刘运铎,湖南慈利人,乐昌县长。旧志创始于明万历间知县张祖炳,而后至同治八年(1869)四次增续修。民国十八年(1929)九月,县长刘运铎开局纂修,次年二月成书。

  • 唱经堂左传释

    不分卷。清金人瑞(1608-161)撰。人瑞字若采,号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负其才,肆言无忌。尝言天下才子之书有六:一为《庄子》,二为《离骚》,三为《史记》,四为杜甫律诗,五为《水浒》,六为《

  • 二徐书目合刻

    二种。王存善辑。所谓“二徐”,指昆山徐乾学、徐秉义。二人均为清代藏书家,徐乾学命名藏书之所为传是楼,其义盖取其教诲诸子“所传者惟是矣(指藏书)”语。徐秉义之藏书处名为培林堂。《二徐书目合刻》二种为《传

  •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

  • 武康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琉筤修,陈殿阶、吴敬义纂。琉筤,道光初年任武康知县。此志为道光九年(1829)刻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序、凡例、图、纂修姓氏,卷一至卷六舆地、子目八。卷七至卷十一建置志,子目

  •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堕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