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四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一题金张元素撰)。又名《珍珠囊药性赋》、《雷公药性赋》。为多种不同时期的同类著作合编而成。其中《珍珠囊》为张元素撰(又名《洁古珍珠囊》、《洁古老人珍珠囊》)。元代《东垣珍珠囊》明朝刊本颇多,今均佚失。明代有人将题有元山道人“叙”的《药性赋》一卷,与《珍珠囊》合刊。明熊宗立又将此二书合编为《京本珍珠囊药性赋》,共二卷。明末有人又将此书与佚名氏所集四百一十种药的药性赋合编为四卷本,即为此书。并与《雷公炮炙药性解》合刊。此类合刊本在建国前有五十余种,书前多冠以“校正”、“增补”等字样。卷一为《药性赋》原书,前有元山道人的原叙。内容有寒性药六十六种、热性药五十四种、温性药六十种、平性药六十八种,共二百四十八种药物的主要临床应用。又有“用药发明”,统论药性阴阳、标本、升降、浮沉、补泻、五脏苦欲、禁例等,卷二为主治指掌,分别论述九十种常用药物的性味主治。又有“用药须知”,包括用药法象、四时用药法、用药丸散、炮制药歌、妊娠禁忌等;卷三、卷四分述九类药物、即玉石部四十六种,草部上、中、下一百二十七种,木部七十七种,人部七种,禽兽部十九种,虫鱼部三十七种,果品部十六种,米谷部十五种,蔬菜部二十一种,共四百一十种药物,均以歌赋记其主治,并加按语补充说明。书中论述既有理论,又切合临床,加之有常用的制药方法,且以歌诀形式编写,浅俗好懂,简明扼要,自明代以后一直为广大学习医药人员所采用。颇有临床使用价值。有明刻本、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文武堂刻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陇蜀余闻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死后因避雍正讳,曾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山东新城(今恒台)人,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论诗推崇盛唐,创立《神

  • 砚谱

    一卷。作者不详。旧载左圭《百川学海》中,既无序、跋,也没有所作年月。是书仅三十二条,杂录砚之产地及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收录既不广博,也有一些错谬疏漏。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

  • 清颂堂丛书

    七种,六十三卷。清潘世恩(1769——1854)编。潘世恩字槐堂,号芝轩,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死后封谥号为文恭。著作有《恩

  • 书义卓跃

    六卷。旧本题陈雅言撰。其生卒年不详。庐陵永丰(今属江西省)人。明代学者。洪武中荐举不起,后领永丰教事以终。其著述除《书义卓跃》外,尚有《四书一览》、《大学管窥》、《中庸类编》等,今皆不见。《书义卓跃》

  • 隋唐两朝志传

    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宋元以降演述隋唐故

  • 受菩萨戒仪

    一卷。陈代释慧思(515-577)撰。慧思,俗姓李,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少年“以弘恕慈育知名,闾里称言”。因屡次梦见梵僧劝他超群脱俗,乃于十五岁奉佛出家。他时不废日,刻意苦学,诵《法

  • 汉溪书法通解

    八卷。清戈守智撰。戈守智字达夫,平湖(今地址不详)人。此书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书中全六卷分述六门,卷一为述古两篇,前篇为戈守智自撰,叙古来书法源流。后篇题为“名人论书”,实则杂取前人论书之语。

  • 溯洄集

    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唐山一带)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由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自入谏垣,前后上百余

  • 韫山堂集

    二十四卷。清管世铭(1738-1798)撰。管世铭,江苏武进人,字缄若,又字韫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擢御史。管世铭性刚毅,重气节,为事不避权贵,又常讥切时

  • 秘阁书目

    一卷。明钱溥撰。钱溥(约1415-1485),字原溥,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南京吏部尚书。此目又作马愉撰,二卷本。首列自序,为其致仕归乡后所作,自叙云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