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肃奏草
二十三卷。明王锡爵撰。王锡爵(1534-1610),字元驭,号荆石,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进礼部右侍郎,因触怒内阁首辅张居正,辞官不出。十二年,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上疏请禁谄谀,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二十一年担任首辅,后因为言官所劾,辞官,著有《王文肃文集》。《王文肃奏草》乃其纶扉进御之词,从万历十三年至三十八年,按年月先后编次。该集由其子王衡所辑,其孙王时敏刊行。
二十三卷。明王锡爵撰。王锡爵(1534-1610),字元驭,号荆石,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进礼部右侍郎,因触怒内阁首辅张居正,辞官不出。十二年,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上疏请禁谄谀,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二十一年担任首辅,后因为言官所劾,辞官,著有《王文肃文集》。《王文肃奏草》乃其纶扉进御之词,从万历十三年至三十八年,按年月先后编次。该集由其子王衡所辑,其孙王时敏刊行。
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无编辑者姓名。道家经典之汇集,始于六朝,汇辑成“藏”,则在唐代开元中。藏经刊印始于宋徽宗年间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均以此为蓝本。明代《正统道藏》一千四百二十六
一卷。明朱权撰。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号臞仙,别号涵虚子,又号丹丘先生、大明奇士。封宁献王,初封大宁,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长于戏曲理论,尤精音律。另著有《太和正音谱》。
七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浙江德清(今属浙江省北部)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政。晚清著名学者,著有《上海县志》、《春在堂全书》、《镇海县志》、《射雕馆集》、《群经平议》等书。此
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四库馆臣考证,《后汉书·樊英传》注,《易纬》凡六,《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而终以此篇。马端临《经籍考》皆称
一卷。清鲁笔(?-约1747)撰。鲁笔,字雁门,号蘸青,一号榆谷,雷州(今广东海康)人。科场屡受挫,遂闭门著书。精六书韵律。有《见南斋诗文集》、《楚辞达》。乾隆年刊本有梁同书序与方城的书后跋。嘉庆刊本
四十卷。清盛世佐(生卒年不详)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著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
一卷。岳王遗事一卷。清黄邦宁(生卒年不详)撰。邦宁字远亭,福建同安人,官至河南彰德府知府。该书记岳飞事迹,年谱与遗事皆本之岳珂《岳鄂王行实编年录》,参以《宋史》、黄元振《百氏昭忠录》、刘光祖《襄阳石刻
七卷。清李光庭撰。李光庭(1812-1880)。字著道,号恢垣。番禺县(今广州市)人。少岁读书,精于史学、地理。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生。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二年(1852)成进士。官吏
八卷。清孔继涑书孔昭薰刻。嘉庆二十三年(1818)勒成。孔昭薰为孔广廉之子,孔继涑之孙,孔氏三代皆刻帖。此帖比孔广廉所刻孔继涑书为多。孔继涑得张得天所传笔法,悬臂作书,即使蝇头小字,也必悬臂书之。有曲
十二卷。清牛运震(详见《空山堂易传》)撰。此书讲论《春秋》经义不信《左传》、《公羊》、《穀梁》之说,作者对“三传”的驳诘随处可见,其风格颇近宋刘敞、孙复二家。由于运震博涉群书、淹通经义,其学识足以济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