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湛渊静语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1248-1328)撰。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号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人灭宋,以安丰县丞召之,拒不仕元,在家读书十七年。中年以后出游中原,至大都(今北京),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路儒学正,修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不久,转常州路儒学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迁淮东盐仓大使,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后居杭州西湖,专事著述。有《湛渊集》等著作。白珽家于西湖,有泉自竺山汇于其门,湛然下见白石,若隔一膜,白珽爱之,取名湛渊,因以自号。有客来访,皆坐榻就渊,侃侃而谈,大而天地之高厚,细而品汇之化育,至于圣贤之大训、古今之明戒、日用之小物,以及滑稽诙谐等,无所不谈。谈后随笔记录,以备遗忘。白珽风漂尘转,走南北半天下,所闻日益广,得说日益多。其友人周暕将其说整理成编,定名为《湛渊静语》,所收十不一二。后又残缺,仅存二卷。全书杂记诸事,内容广泛,多有可取,如,开卷所载宋理宗赐林希逸诗一篇,为厉鄂作《宋诗纪事》所未收,可补史传之缺。辨饶双峰论《供范》五行一条,颇有心得。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足资参考。又载倪思论司马光《疑孟》一条,谓王安石援据孟子大有为之说,欲神宗师尊之,故司马光著此书,以明《孟子》未可尽信。其说未见他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王安石喜好《孟子》,自作《孟子解》,其子王雱与其门人许允成皆为之注释。盖唐以前《孟子》皆入儒家,至宋代乃尊为经书,元丰末年又追封孟子为邹国公,建庙邹县,皆王安石所为。白珽谓司马光《疑孟》实由王安石异议相激而成,确为新论。书中亦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皎然铜碗”为《龙吟歌》咏房琯事,诗家未有引用者,不知李贺《昌谷集》中实有假龙吟歌:谓“匡谬正俗”为颜真卿作,不知实出颜师古;文中子李德林一条,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之语;辨常仪占月一条,也是史绳祖《学斋占毕》之说,不免疏舛或因袭。大体看来,可取者为多,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武林往哲遗箸》、《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分书偏旁五百四十部

    一卷。清顾蔼吉撰。参见《隶辨》。是书就《说文》部首一一取八分书所有者列之,详著其变体、省体、或体、讹体。其为八分书所无者,则注云‘阙’而说明其省变之体。至为详明,对于习八分书者颇有帮助。有《隶辨》附刊

  • 周易集解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

  • 表度说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

  • 含元子

    见《含玄子》。

  • 千字文汇编续编

    共四卷。其中《汇编》三卷,《续编》一卷。清德保(生卒年不详)编。德保,满洲正白旗人,姓索绰络氏,字仲容,一字润亭,号定圃,又号庞村。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庄。著有《乐贤堂诗文抄》。是书系取梁周

  • 文献大成

    见《永乐大典》。

  • 续幸存录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

  • 云石会传奇

    二卷。清包惕三(生卒年不详)撰。卷首题“惕三道人编次,肉芝先生订阅”。惕三道人即包惕三,宁波(今属浙江)人。肉芝先生即乔钵,字文衣,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顺治间曾在宁波做官,在宝云寺得一奇石,包惕三

  • 测海集

    六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自号知归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选知县,不就。早年负志节,好读陆王诸书。后研读《大藏经》,绝欲素食,有出

  • 望溪集

    八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方苞论文推崇韩柳,力求雅洁,所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周官集注》等篇,颇著名。其古文杂著,生平不自收拾,稿多散失。此集为告归后门人弟子始为搜集成编,大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