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遗风集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进士。官至给事中。其卒后,李东阳等各为诗以哀之,题曰《海钓遗风》。鸣凤因取其父遗诗及东阳等所作序传并为此集,仍其旧名。体例糅杂,编次殊为无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进士。官至给事中。其卒后,李东阳等各为诗以哀之,题曰《海钓遗风》。鸣凤因取其父遗诗及东阳等所作序传并为此集,仍其旧名。体例糅杂,编次殊为无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二十五出,分上下二卷。晋尚书左仆射邓攸清正廉明,行孝施义,却无子嗣。作者撰《百子图》,尽翻其事,以劝人行义。其情节大略是:邓攸从石勒营中逃出,挑着儿子和侄子避难。想到难于两
一〇六卷。宋褚伯秀(生卒年不详)撰。褚伯秀,字雪巘,南宋末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杭州天庆观道士,师事范应元。此书前有刘震孙、文及翁与汤汉三序,都写于咸淳元年(1265);卷后有自跋,写于咸淳庚午年(
一卷。清王士祯(生平详见《十种唐诗选》辞目)编。康熙四十年(1701),王士祯官刑部尚书时,乞假返里,改葬其亲,载书数车以归。其门人扬州禹之鼎绘成该图。一时文人名士多为题咏。士祯将其汇集成编。图后首载
九卷。明蔡佺编。蔡佺系宋代蔡元定十五世孙。生平事迹均不详。此集上自元定之父蔡发、下及元定之子渊沆、沈,孙模、格、杭、权共九人。各载其遗诗,而略纪其生平梗慨。只有蔡发一卷,所载皆形象之言,与诗集相左。前
五卷。清沈傅桂(约1840年前后在世)撰。傅桂字闰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清梦庵”为其斋名。《清梦庵二白词》总目列分为:《莺天笛夜新声》、《今雪雅余》、《兰骚剩谱》、《小临邛琴弄》、《
一卷。明杨四知撰。四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官巡按直隶御史。“梦黄粱”的故事,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枕中记》已有记载。这部传奇小说中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授
① 十八卷。宋林表民编。表民,字逢吉,号玉溪。东鲁(今山东)人,后寓居临海(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林表民曾续陈耆卿《赤城志》,复取志书传、铭诔、赞、颂等志所不载之文,荟而辑之,是成此集。卷前有淳祐八
十三卷。明汪宗元撰。汪宗元,号春谷,崇阳(今属湖北)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卿,后官至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本书为作者任南京太常寺卿时所作,主要记述明代南京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
一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为辨别历法之作,力主周行夏时之说。全书共分三篇,首举《诗经·豳风·七月》诗,次考六经及先秦古书与历代正史所书之月,皆为夏正
无卷数。清吴鼐撰。吴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任工部主事。此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只是自序说:“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但是将文言分为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