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浑源州志

浑源州志

①二卷。明赵之韩修,王浚初纂。赵之韩,河南汜水县人,出身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任浑源州知州。该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该志能考经据史,别出《恒山志》,以昭禋祀,以纪名胜、述游览,然于州志中,丝毫不论,体例十分可嘉。②二卷。清张荣德纂修。张荣德字懋修,河北昌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十五年(1760)由渭南令调升浑源州知州。按浑源州志,旧无可考,明宏治间董锡重修后,嘉靖间知州颜守贤二修,万历三十九年(1611)知州赵之韩三修之。顺治十七年(1762),张荣德开始修志,其在序中曰:“爰觅旧志检阅,用考古今移易,奈兵燹之余,编简断残,散失之憾,不异秦火,余于运甓暇,征之故老并贤士辈,有家藏一幅,腹记一事者,一从积而成帙,古昔之所已载者,不敢益,而亦不敢损,今日之所宜载者,不敢讳,而不敢遗。”过了数月,此志修成。《浑源州志》顺治十八年(1763)刻本。全书二卷,十纲,上卷分为舆地志:星野、山川、沿革、里社、风俗,封建志:城池、州治、坛壝、关梁,职秩志:牧守、广文、守备;赋役志:户口、田赋、起存、归并、调程,学校志:庙学、乡饮;下卷分为选举志:荐辟、甲第、封荫,人物志:贤哲、忠孝、贞烈;兵戎志:兵制、教场;艺文志:碑记、序传,祝词、诗赞;丛纪志:灾变、古迹、技艺、侨寓、叛逆,兵燹、公移。该志分门别类,颇觉混杂,重复错出,琐碎支离。然而也有改进旧志不足之处,如旧志以学校附于封建,此编则单独设类,以尚人文,以章教化。③十卷。清桂敬顺纂修。桂敬顺字昭翼,号介轩,江苏泰县人。出身生员,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浑源知州。考浑源志自有顺治十八年知县张荣德纂修以来,文献得以流传,然其门类混杂,误讹甚多。该志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该志博搜远采,酌古论今,堪称浑志善本。旧志义例,原也可取,此编却更有进步,如科目一门中,旧志多不记载例监,此志独设例监门,以备稽考。又如旧志在人物门中,记载英豪杰出者入列传,此志则更选其中之学问渊博、词章昭著者,别为文苑于后,较旧志详密。然该志考据征引,间有疏舛,分类过于繁冗。此志尚有同治九年(1870)孔广培增刻本。

猜你喜欢

  • 尔雅补注

    ①六卷。清姜兆锡撰。姜兆锡(1666-1745)字上均,江苏丹阳人。康熙二十九年(1696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荐充“三礼馆”纂修官。精《三礼》之学。著《礼记章义》、《周易本义述蕴》、《周礼

  • 蔡中郎集

    十卷。汉蔡邕(133-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邕性至孝,三世同居。少博学,师事太传胡广。好辞章、数术及天文,喜好音律,又善鼓琴。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 会辅堂问答记略

    二卷。署亦畸编辑。亦畴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后有跋,题其祖籍三韩,即今东北地区。跋中还称其祖于光绪癸未年建令辅堂,按期会讲。诸生有问答者,辄同他们反复辩论,回家后必转述给家塾,所录即其祖当年口

  • 雅似堂文集

    十卷。《诗集》三卷。明文德翼(约1649年前后在世)撰。文德翼,字用昭,江西德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嘉兴推官。著有《宋史存》等。是集为文集十卷,诗集三卷。德翼人品清逸,而学问

  • 绥边纪略

    不分卷。清史致康撰。史致康,字叔平,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丰台)人,生卒年不详。历任四川珙县、仁寿、成都等县知县,后擢为同知,兼署嘉定府事。此书叙史致康办议边务情况。史氏认为,办理“夷务”为政在人,编联保

  • 珂雪诗

    不分卷。清曹贞吉(约1678年前后在世)撰。曹贞吉,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邱人,生卒年皆不详。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官礼部郎中。曹贞吉为人,笃于师友,耿介自许,受时人尊重。曾从施闰章游,施闰章死

  • 五峰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详见《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辞条。“五峰”即是释如学的自号。此《五峰禅师语录》是如学记述自己言论佛法的言论文集,为语录体。其内容与《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大同小异,可互为参照来读。

  • 乐谱集解

    一卷。隋萧吉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萧吉字文休,梁武帝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孙。其博学善思,精于阴阳算术,《隋书·艺术》有传,称其著有《金海相经要录》、《宅经》、《葬经》、《乐谱》等。《乐谱》即《乐谱集

  •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

  • 箴膏肓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