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一百十六卷。清文煜等奉敕修。文煜,满洲正蓝旗人。官至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七年(1812)始修。光绪六年(1880)奏请重修,经对原书增补删改,成营缮司二十卷(下分坛庙盛京三陵
一卷(民国十六年刻本)。王照撰。王氏之《三体石经时代辨误》一书未涉及杭世骏的《石经考异》,此书即为辨正《石经考异》而作。《考异》有厉鹗、全祖望二序。全氏认为正始石经亦出于邯郸淳,而嵇康等效法邯郸淳,亦
三卷。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生平事迹不详。书中序称: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7)八月,收得一水牛有病。造父奏言,水牛与黄牛形貌相同,但治法不同,若依黄牛用药治疗水牛,则错。于是造父编辑此书,书中共有四十
二十七卷。清谢启昆(1737-1802)撰。谢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生平事迹详见《树经堂咏史诗》条。是集有诗集二十三卷,包括初集十五卷,续集八卷。另有文集四卷。《诗初集》共辑古今体诗一千二
十一卷。《补遗》一卷。明马理(1474-1555)撰。马理字伯循,(一作伯原)陕西三原人。正德时举进士。官至光禄卿。马理少从王恕游,务为笃实之学。著有《周易赞义》。此集共文六卷,诗五卷。补遗一卷,有文
二卷。续说、附说赘一卷。清汪辉祖撰。《学治臆说》二卷,是汪辉祖应其二子继坊、继培之请,将自己平日从政佐治的经验,整理出一百二十则。上卷主要谈及选幕僚、处理政务,而以审案为重点;下卷主要谈及治理恶棍、除
八卷。清刘文淇(1789-1856)撰。文淇字孟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为侯选训导。贯穿群经,对《左传》用力尤勤。唐孔颖达《五经正义》行,汉魏六朝诸儒说经之书逐渐
①六卷。宋赵以夫撰。赵以夫,《宋史》无传。《经义考》引《闽书》云:以夫字用父,居长乐(福建今县)。嘉定(1208-1224)中正奏名,历知邵武军。端平(1234-1236)中,以朝请知漳州。嘉熙(原作
见《航澥遗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