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氏兵学三书

汪氏兵学三书

三卷。清汪宗沂辑。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处士,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光绪间举进士,官山西知县,加五品卿衔。汪氏精通礼经,洞悉乐吕。一生著述甚丰,有《周易学统》、《尚书今古文辑佚》、《管乐元音谱》、《诗说》、《孟子释疑》、《三湘兵法》等。《汪氏兵学三书》又名《三家兵法》,乃为汪氏辑佚的三部古兵书汇本,即《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卫公兵法辑本》二卷。(附《考证》一卷)三书原本久佚,读者不得观其略。汪氏博采众书,于类书、政书中钩玄出来,注明出处,间加按语,使人略知原书旧貌,又颇便查检,其功至巨。汪氏所辑《太公兵法逸文》实兼《六韬》、《金匮》、《阴谋》三书。其书材料大致有《说苑》引《太公兵法》、《皇览》、《意林》引《金匮》、《阴谋》。唐人书引《六韬》佚文,宋代类书《太平御览》等引文。《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所辑材料出《水经注》、《环宇记》等地理书,《北堂书抄》、《太平御览》、《玉海》等类书。此外,从史书《晋书》、李注《文选》、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中辑录出许多诸葛亮的八阵图资料。后附《用阵杂录》十四则,为运用阵法的资料,是从史书上辑录出来的。《卫公兵法辑本》二卷,分三篇,一将务兵谋,二部伍营阵,三攻守战具。主要材料来源为《通典》、杜牧《孙子注》、《御览》、《武经总要》、《武编》诸书所引。后附《考证》一卷,考证李靖其人其事。此书的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又有二十一年桐庐袁昶《渐西村舍汇刊》本,《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录此三书逸文辑本。

猜你喜欢

  • 五藩实录

    不分卷,八册。清南沙三余氏撰。又名《明末五小史》。记南明王朝福王由崧、鲁王以海,唐王聿键、聿、桂王由榔诸藩事,多载书诏批答。其书虽芜秽庞杂,全无体裁,然间有他书所不载者,于唐藩事尤为详尽,郑成功背父报

  • 养拙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正明撰。正明禅师生平事迹及《养拙禅师语录》,详见《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辞条。

  • 嵇中散集

    十卷。晋嵇康(223-262)撰。嵇康,字叔夜,谯国钟(今属安徽)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早孤,有奇才,超迈不群。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博览无不精通。长好老、庄

  • 周官识小

    一卷。清沈豫(约1778-1848)撰。沈豫字小敷,号补堂,浙江萧山人。此书为沈氏读《周官》之札记,或申发《周官》之义,或详其故训,大多系抄录他书,无甚新意。不过有时也从经文引发开去,议论政事得失。有

  • 桐庐县志

    ①四卷。清童炜修,吴文炜、王佥吉纂。童炜,康熙年间任桐庐县知县。此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分四类,卷一风土类,目十六,为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形胜、城郭、坊表、市巷、乡隅、山川、田土、水利、

  • 道驿集

    四卷。清张祖年(生卒年不详)撰。张祖年字申伯,汤溪(今浙江金华县)人。自称张栻的二长世孙。著有《笏峙楼集》。《道驿集》是张祖年的一部杂说之作,其书内容论述正学阐微一卷,广泛议论四书性理诸书。论述正史阐

  • 明清名人尺牍

    十卷。清冯瑜选刻梁同书所藏尺牍。冯瑜字鸣和,所刻《摹义堂法帖》与《瓯香馆帖》已著录。此刻收明人尺牍四卷,计三十五家,清代六卷,六十二家。此帖于嘉庆二十年(1815)刻成。梁同书作题语,大意是,他所藏明

  • 倭情屯田议

    一卷。原题赵士桢纂,南汇吴省兰辑、德清车宸英校。据此书赵氏原《跋》,是书为备倭之作。其时此类书甚多,尤以郑若曾《筹海图编》为详。但郑氏书成于明世宗嘉靖末年,于东北朝鲜之路,似乎阙略,故特表而出之,撰成

  • 两粤梦游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马光撰。马光字,涑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时官永宁知州,全州知州,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两粤梦游记》叙述自崇祯十三年(1640)至顺治九年(1652),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

  •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生卒年不详)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