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书画等,并传拓所藏石经、封泥等以广流传。屈万里,字翼鹏,山东鱼台人。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史语所所长。著有《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殷墟文字甲编考释》等。此书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山东图书馆得到汉魏石经残石一百二十五枚之后,王氏便将其拓印行世。后又请屈氏作考证,成《校录》一卷,附于拓本之后。考虑到拓本流传,人难尽睹,乃别录叙文及屈氏《校录》合印成册,希望能与拓本相辅而行。王氏序文,例如,论熹平石经,谓所见略有数体。一为东都原石,宽博腴鬯,可以当时碑刻,如光和虎函诸石证其体制。一属黄初年间补刻,栗整修狭,可以曹魏石刻如王基曹真诸碑明其风规。二体之外,间出别裁。由于写石碑的有多人,导致了体势的互异。原刻、补刻,都是这样,不限于熹平、正始。论魏石经,品字式古文,冠上独占一格,两旁靡余空石,初意如此。所以褾重古文,是因为后时或以为费石和行列不整,改为三体直下。今存品字式经文为《尧典》、《皋陶谟》残石,当属《尚书》起首二碑,可知其刻石在前。而馆藏直行三体二石,也是《尧典》。品字式既已有《尧典》,为什么还要刻呢?或许是因为后来认为品字式不合适,遂废而未用,又从《尧典》开始重新刻。这些都发前人所未发。《校录》所录汉石经,鲁诗有《周南·卷耳》、《商颂·长发》,四十石。《尚书》之《尧典》、《甘誓》、《泰誓》,六石。《周易》之《比》、《小畜》、《杂卦》,二石。《仪礼》之《士昏礼》、《特牲馈食》,十二石。《春秋经》从桓公五年至昭公九年,九石。《公羊传》从桓公十年至宣公十五年,八石。《论语·先进》以下,七石。叙文还记载了不知经名的二十六石。魏石经,品字式二石,三行直下《尧典》三石,《禹贡》二石,《无逸》二石,疑不能定者七石。熹平石经《馈食》章,“予一人贺之”,“贺”今本作“嘉”,郑注:今文嘉作贺。此与今文本合。魏石经,《尧典》“敬授民时”,今本避唐讳改作“人”。此犹存古本之旧。至魏石经石刻,自王国维以后,皆认为《尧典》首二碑为品字式,后则接刻三行直下。得此二残石后,才知道该说不对。这说明此材料的可贵,在于能证明魏石经石刻之原状,不仅是文字的异同而已。

猜你喜欢

  • 毛诗题纲

    一卷。清王谟辑。见于《宋史·艺文志》,但于作者及年代皆不著录。疑是唐代作品。王谟自《太平御览》辑录四条。有《汉魏遗书》本。

  • 春秋贯解

    不分卷。清王尚概撰。尚概字季平,号羲川,天水(今甘肃天水)人。潜心经义,所著有《十三经管见》及《诸经贯解》若干卷。该书撰成于清道光年间,到民国年间才由其曾孙王汝翼将该书与《易解》等合刊为《羲川遗书》。

  • 诗余图谱

    三卷。《附录》二卷。明张綖辑。綖字世文,一作世昌,号南湖,江苏高邮人。生卒年皆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次会试皆不第。后谒选武昌通判。有《杜诗通》,已著录。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合节者一百一十

  • 周易卦变图说

    一卷。清宋祖骏撰。宋祖骏字伟度,江苏长洲人。

  • 沧浪棹歌

    一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卒年不详。洪武四年(1371)诏征天下儒士,有司曾列其名,引疾不就,后勉为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南京礼

  • 正字通

    十二卷。明张自烈(1564-1650)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宜春(今属江西)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入清累征不就,晚年卜居庐山。博学洽闻,著作尚有《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古今文辨》等十余种,

  • 丹麓杂著十种

    十卷。清王晫(详见《遂生集》)撰。此书收辑杂文之书共十种。一、撰述《龙经》,拟禽经而作。二、撰述《孤子吟》,都是哭父之诗。三、撰述《松溪子》,都是笔记小品。四、撰述《连珠》,拟陆机体例。五、撰述《寓言

  • 南田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厉家桢、吕耀钤修,吕芝延、施仁纬纂。厉家桢,民国年间任南田县县长。此地旧属宁波府,四面滨海,明代与定海、玉环,皆在封禁之列,海中十洲,以大佛头山为主,共大小一百零八岛。清光绪初,

  • 袁督师事迹

    一卷。无撰者姓名。此书记明末袁崇焕事迹。首为《明史》本传,以下为钱家修《白冤疏》,程本直《矶声记》、程更生《漩声记》,余大成《剖肝录》,遗文,《率性斋诗集》,末为清嘉庆间请从祀乡贤呈词奏稿。此书有道光

  • 针灸大全

    十卷。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