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详见《五代两宋监本考》条),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曾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受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学说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任教于湖北农业学堂和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著有《静安文集》。三十三年(1907年)任学部所属图书局编译各词馆协修,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后曾任学部总务行走,旋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随罗赴日,以遗老自居,1916年返回上海,在英人哈同所办的仓圣明智大学任教,主编《学术丛编》。从1913年起,从事中国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历代石经及敦煌所出唐写本,并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亦有较深的影响。1925年,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生平著作计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四十二种。某些考证文章增汇编为《观堂集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系据甲骨文卜辞考证王亥、王恒等先王诸事,引据考证详实。在此之前,有罗振玉撰写了《殷墟书契考释》,始于龟甲兽骨卜辞中发现“王亥”的名字,后来王国维读《山海经》及《竹书纪年》,才知王亥乃为殷商的先王,与《世本·作篇》中的“胲”、《帝系篇》的“胲”、《楚辞·天问》中的“胲”、《吕览》中的王水,《史记·殷本记》中的“振”,都是一个人,此后继王亥外又得“王恒”一人,乃是《天问》所说的“恒秉季德”的哪个王恒,而甲骨文中的“季”则是《天问》中的冥。至此,对先公事得到证实。另外又考证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的情况,并以卜辞甲骨文字中,证实殷商时人们对于已立为王或未立为王的、在祭祀时共同看待的史实,考证渊博翔实。至此文出,乃开创研究甲骨、卜辞之学术,在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西学者公认的一大盛事。此书有广仓学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蓬溪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周学铭修,熊祥谦等纂。周学铭,曾任蓬溪县知县。《蓬溪县续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启、衔名、诸图。正文分为:第一卷,疆域,建署、城工、邑里、古迹属之。第

  • 番禺县志

    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总纂。常德,满洲正黄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1774)番禺知县。檀萃(?一1802),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今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2)进士,在云

  • 颜氏家训注

    七卷。清赵曦明(生卒年不详)注,清卢文弨(1717-1795)补注。曦明初名太润,后易名肃,号瞰江山人,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此书曦明原据宋刊本以为注,文弨加以校补而刊行。书后有附录,一为《北齐书·

  • 天厨聚珍妙馔集

    一卷。作者不详。是书前有汝阳史维泉序言一篇,大意说,李顺之购买到一善本书,名为《天厨聚珍妙馔集》,为扩大传播,李氏将其刊刻,不知作者是谁。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制造饮食法度科例,分类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

  • 政书

    八卷。清于成龙(1617-1684)撰。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人。顺治十八年(1661)由副榜贡生授知县。累官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著有《于山奏牍》。是集皆其历任所纪。《罗城书

  • 周官精义

    十二卷。清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是书第一卷为总目凡例,其中录圣制日知荟说十则,钦定周官总辨八条;第二、三卷为《天官冢宰》上、下;第四、五卷为《地官司徒》上、下;第六、七卷为《

  • 占星堂集

    十五卷。明唐文献(1549-1605)撰。唐文献,字元征。华亭(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至礼部侍郎,掌御林院事。卒谥文恪。著有《占星堂集》。是集凡十五卷。据朱彝尊《静

  • 圭塘小稿

    十三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元许有壬(1287-1364)撰。有壬字可用。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十。累官集贤大学士、中书左丞、兼太子左谕德。小稿,有壬自编。别

  • 性理纂要

    八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冉觐祖见《易经详说》。全书分“附训”、“附评”两部分,前四卷为“附训”,内容是摘录周敦颐《太极图》、《通书》,张载《西铭》、《东铭》,程子《定性书》五部之中有

  • 诗韵珠玑

    五卷。清余照撰。余照字春亭,江苏江都县人。自序云:幼有志学诗而才识疏浅,于昔贤昔承所辑集删修之韵书,未由研究精奥。间读四部书册,见有典核事类,截取骈字无戾书意者,辄手自抄录,颠倒载于韵脚之下;其字韵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