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榆次县志

榆次县志

①十卷。张鹤腾修,褚袂纂。张鹤腾字元汉,河南颖川卫人。出身进士,始令潞城知县后调榆次。《榆次县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刊本,全书十卷,十类,分为: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职官志,卷五宦迹志,卷六艺文志,卷七人物志,卷八灾祥志,卷九艺文志,卷十杂记。该志书为旧志增续而成,奉行旧志的编辑、体例。其分类瑕瑜互见,如学校为全县人才之所出,关系至重,却附在建置之下,甚为不妥。但将星度等见地理类内,不单独分门另类,值得称赞。②十四卷,首一卷。清刘星修,王介石纂。刘星字拱垣,河北清苑县人。出身贡监。康熙十九年(1680)任榆次县知县。为人博学多材,宰榆次时,劝农桑,严保甲,兴学校,讲乡约,政绩颇良。王介石生卒不详。《榆次县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该志书系继明万历三十七年知县张鹤腾创修本而作,因上距旧本已六十余年,代远人湮,不无妄讹,故此书取材极为审慎,必据多方咨访,始行著录,如旧志将学校寓于建置,该篇以庠序之设为一隅人才之所出,关系至重,理应独立。又如旧志职官门不载驿丞、建置遗修武库,此志则补驿丞于县尉之下值得称善。③十四卷,首一卷。清钱之青修,张天泽纂。钱之青字不详。江苏吴江县(今属江苏)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二年(1747),由宁武调任榆次县知县。该书修于乾隆十三年(1748),会金川用兵,榆当孔道,有司日惟奔命,无遑考核校对。邑绅士亟欲观新纂之志书,递付剞劂成。迨乾隆十五年(1750),公事稍暇,见闻所至,采访遗漏,重加补订,始成定本。《榆次县志》乾隆十五年校订十三年(1748)刻本。全书十四首一卷。十二门,分为:卷一地理、山川,卷二城池、公署、学校,卷三职官,卷四选举,卷五田赋、河渠,卷六风俗、坛庙,卷七古迹、物产、祥异、事考,卷八杂志,卷九至卷十艺文,卷十一宦迹传居,卷十二至卷十三人物传居,卷十四列女传居。各类基本无附目,仅人物传下附有孝友、义行、文学、隐逸、仙释、侨寓各类。该志书体例颇佳,层次清晰。对旧志略有增补,删繁存疑,纠谬正讹。如:山川类之神头山,相传有座智伯墓,国人刻木为首以葬,故名,与宝峰山对峙,旧志记神林岭与宝峰并峙,实为错。又如:旧志选举首列进士、终以武科,而武进士即系之武举内。今志先荐辟,次进士,次乡举,次贡生,次武进士,殿以武举,使诸科层叙分明,各成条章,为该志一大优点。《榆次县志》乾隆十三年付刻,至十五年重新补订,始成定本。流传有乾隆十三年刻及十五年校订之两本。④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世铨等修,王格平等纂。俞世铨字信卿,江苏吴县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十年(1860)来榆次任知县。同治二年(1683)调知阳曲县事,后任候补直隶州知州。王格平字籍不详。《榆次县志》同治二年(1683)凤鸣书院刻本。该县县志自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重修后,距上又已百年未续修。文献被湮,几至无征,俞世铨督率编辑,网罗散失,参考互订。全书体例、分类基本上承袭旧志,略为更改。正如其凡例规定:卷数仍旧,惟宦迹附于职官,以昭画一。事考改为兵事,以便醒目,更添例仕一门,以见立贤无方,不限资格。旧志有先后易置的,亦权其本末重轻,排列次序。需要附载的,则各以类附。该志考证精确,详略适宜。⑤四卷。清吴师祁、张承熊同修,黄汝梅、王效纂。吴师祁字子选,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举人出身,同治三年(1864)任榆次县知县。丁忧卸事,服阙候补。光绪四年(1878)复任。张承熊字次云,陕西平利县人。咸丰八年(1858)副榜,光绪八年(1882)代理榆次县知县。黄汝梅、王效字籍均不详。《榆次县志》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该志系续同治二年知县俞世铨纂修本而作,体例全部承袭旧志,仅增续旧志以后者。然此志修纂,上距同治俞本仅二十余年,事尚无多,除人物传、列女传外,其余皆寥寥无几。自同治以后,榆县大事之一即光绪三、四年灾赈事,旧志却无记载,该志增补了此事及有关地方利害情况。故凡蠲征、缓征、豁免、瓜贡,履勘荒田及本地捐输散赈事,皆详备述列,这无疑是很珍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补乡礼

    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博闻强识,诗法山谷、后山。著有《至诗说》、《绛跗阁集》等。是书因《仪礼

  • 别本白石山房稿

    二十六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李振裕,字维饶,号醒斋,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曾督学江南。是集有诗文各十三卷,前后无序跋,

  • 古老子

    二卷。旧题许剑道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手刊。古人尊崇老子其人及书,常将《老子》一书刻于石上,以传后世,并题当事者字号以便青史垂名。收藏家又常于石上拓印图书以为珍品,此书则似为拓本。据《四库提要》载录,此

  • 洪范皇极内篇

    五卷。宋蔡沈(1167-1230)撰。蔡沈字仲默,南宋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为著名易学家蔡元定之子,蔡渊、蔡沆之弟,隐居九峰,屡荐不仕,学者称九峰先生。少承父学,师事朱熹,颇得其传。蔡元定曾研究《

  • 披肝露胆经

    一卷。旧本题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撰。《明史·艺文志》对此书有著录。然而书中所述《分龙诀》与《穴情》二篇,大半为《撼龙经》等书内容。其“沙诀”、“水诀”等歌也都较为浅俗。末附《南北平阳论》数条,

  • 或庵评春秋三传

    无卷数。清王源(1648-1710)撰。王源字昆绳,号或庵,大兴(今属北京)人。早年任侠,喜谈王霸、兵略及前代典章制度,曾从魏禧学古文,认为“《左》、《史》、昌黎之外,无足重者”,后参与修《明史》,撰

  • 乐说

    二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博览群书,贯通六经,著有《彖传论》、《尚书既见》、《书说》及《春秋正辞》等。《乐说》凡上、下二卷,首先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别本晏子春秋

    六卷。旧题齐晏婴撰,实即后人所作。内容与八卷本《晏子春秋》同,只是将外篇二卷所载事与内篇六卷相同者,悉移至内篇各条之下,遂成六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恐久而迷其原第,因附存其目,以著其失焉。”有内府

  • 春秋大义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