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楝亭五种

楝亭五种

六十五卷。清曹寅(1658-1712)编。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蒙古汉军正白旗,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世居沈阳。官江宁织造通政史,并视两准盐政。因其父尝于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绿荫可爱,便建一小亭,名为“楝亭”。用作藏书赏画之处。曹寅从政之余以校勘购书为乐,往来于书肆问,所藏之书以宋元版本较多。与朱彝尊交往甚密,曝书亭之书,曹寅皆抄有副本。如《宋朝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太平寰宇记》、《三朝北盟会编》、《崇祯长编》等,皆为手抄。刻有《楝亭藏十二种》。又收集古今文字音韵学之书《玉篇》、《广韵》、《类编》、《集韵》、《礼部韵略》等刊刻行世,名曰《楝亭五种》。南朝顾野王著《玉篇》,体例仿《说文》部首次序,以义相聚,分五百二十四部,解说详备。宋陈彭年、丘雍等奉敕撰《重修广韵》,增广隋陆法言的《切韵》而成,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引征内容不仅出自经史子集,还兼采小说、杂记等,为研究中古音的重要依据。至景祐四年(1037年)太常博士宋祁认为陈彭年所定《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因诏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等依例刊修《广韵》而成《集韵》,改并《广韵》独用韵为同用的有十三处,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个,较《广韵》多出二万余字。并罗列很多重文异体字。文字训义,以许慎《说文》为本,注音用反切,有胜《广韵》之处。《礼部韵略》为景德时所修《韵略》的修定本。是当时科举取仕所用的官韵范本。该书收字九千五百九十个,韵部分合与《集韵》相同。此书的作用在音不在义,因此字义训释极为简略。《礼部韵略》原本不存,所见均为后人修定本。《类篇》旧题为司马光撰,此书在每个部首之前先排列《说文》对这个部首的诠释,然后再对本部中的文字加以解说。它象《玉篇》一样,以音义为重,并不逐字分析形体结构。从全书看,《类篇》作者态度慎重,说解不标新立异,自己不能解释的也不强作解释。《楝亭五种》目录:梁顾野王《玉篇》三十卷、宋陈彭年《重修广韵》、宋司马光《类篇》十五卷、宋丁度《集韵》十卷,宋丁度《礼部韵略》附《释文互注》五卷。有清康熙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邵康节外纪

    四卷。明陈继儒(1558-1639)编。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出版家。《明史》本传称其“幼颖异,能文章”,“又博闻强识”。隐居昆山,后筑室东佘山,屡召不受,杜

  • 风池仙馆诗存

    一卷。附《诗余》一卷。清郭佩芬撰。郭佩芬,生卒年不详,字慧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镇海县丞郭荣光之女。清代词人。精通经史,工书善画。许配给蒋之沄,未等到出嫁便早逝了。在世二十三年。此书有道光二十年(

  • 周礼摘笺

    五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另有《易古文》,已著录。李氏认为《周礼》乃“古周官底簿”,其自序称,曾作《周礼笺》,“复以其余,摘取注中经文互异之字而笺之”,而成此书。李氏又说,过去人们对《周礼

  • 永康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汝为、郭文翘修,潘树棠纂。李汝为,光绪年间任永康县知县。此志为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田赋、卷四礼典、卷五职官、卷六选举、卷七、

  • 岁寒居答问

    二卷,《附录》一卷。清孙奇逢(见《理学传心纂要》)撰。孙奇逢之学主于明体达用,宗旨出于姚江,而变以笃实,化以和平,兼采程朱之学,以弥补其阙失。意为调合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分歧。此书皆录作者和朋友间的问答

  • 壮游编

    三卷。明王叔承撰。王叔承,初名光允,以字行,更字承父,晚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生卒年不详。《明史·文苑传》附载王稚登传中。王叔承早弃举子业,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入楚。其在邺下时,

  • 乡礼合编

    三卷。朝鲜正宗二十年丙辰李秉模等奉命纂辑。李秉模(生卒年不详),字彝则,号静修斋,德水(今地不详)人,畏斋端夏之玄孙,英祖四十九年癸巳中进士,不久即登文科,官提学;又迁兵曹判书,正祖朝拜左相,升领相;

  • 白溇文集

    四卷。清沈受宏(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沈受宏字台臣。江苏太仓人。生卒年均不详。所居地名白溇,故以名集。康熙时岁贡生。据《江南通志》载,沈受宏的《白溇文集》共十卷,而此本只有四卷,考核目录,也无缺佚

  • 读书论世

    十六卷,清吴肃公撰。吴肃公,字雨若,号晴严,一号街南,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工于史,著有《读书论世》一书。此书主要详论从三皇五帝远古时期到明代的历史,对其政事之得失,人物之臧否,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精详

  • 公是先生弟子记

    四卷。北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御史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题曰“弟子记”而文章风格古雅,与敞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