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果蠃转语记

果蠃转语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瑶田(1725-1814)初名易,字瑶田,以字行;后更名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从师方粹然,又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为学长于旁搜曲证,对古名物多所考订。尚著《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十卷、《九谷考》四卷、《释宫小记》一卷等十多种。程氏《通艺录》载《果蠃转语考》之目而无书。尹石公得稿本于北京,经陈慎登、方景略校勘,洪泽复校,收入《安徽丛书》第二集。卷末有王念孙跋语,称此书“为训诂家未尝有之书,亦不可无之书也”,其推崇至矣。《果蠃转语记》曰:“双声叠韵之不可为典要,而唯变所适也。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姑以所云‘果蠃’者推广言之。”程氏认为双声叠韵是经常变动的,其字形与字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的命名,往往与物的形状有关,物虽不同,只要形状相同相似,其称名往往相同,出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现象,而“声随形命、字依声立”,于是“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比如瓜果之类叫作‘果蠃’,《诗·豳风·东山》:“果蠃之实,亦施于宇。”字亦作“果蓏”、“楼”、“括楼”;与瓜果形状相似的细腰蜂也叫“果蠃”,《尔雅·释虫》:“果蠃,蒲卢。”注:“即细腰蜂也。”《诗·小雅·小宛》作“蜾蠃”。“果蠃”字又变为“咕蝼”、“蝼蛄”、“蒲卢”等。程氏是要借“果蠃”这个词来阐发音义通转的道理和事物命名的规律。所论虽不尽是,但他所谈到的现象是存在的,对这类词的归纳和阐发,对于探求事物称名的根据,以及说明某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还是深有启发的。该书共搜辑二百多个与“果蠃”一词有关系的词,用音义通转理论,阐发它们之间的关系,“凡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绝代别国之异语方言,由经典之所载,以至俚巷之歌谣,苟为双声叠韵之转者,无不触类旁通”(《中国训诂学史》)。其书所以名“转语”,本于扬雄《方言》,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一个语词音转而孳乳变化成的另一些语词,《方言》称为转语。清戴震曾作《转语》二十章。《果蠃转语记》收在《安徽丛书》第二集,书末附近代洪汝闿《校记》一卷。

猜你喜欢

  • 肥城县乡土志

    九卷。清李传煦纂修,钟树森续修。李传煦,邑人,优廪生出身。钟树森,桐城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肥城县知县。时朝廷命各州邑纂修乡土志,以为学校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并由学部制定纲目义例,

  • 乐志堂集

    三十二卷。清谭莹(1812-1884)撰。谭莹,字光仁,另字玉生,广东南海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琼州府学教授。后因劝捐防堵各公务有功,奉旨授内阁中书衔。其人早岁文名动两广,擅骈文。是集有

  • 古文四声韵

    五卷。宋夏竦(985-1051)撰。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累迁枢密使,封英国公,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谥文庄。善属文,多识古文奇字,著有《文庄集》、《古文四声韵》、《声韵图》等。是书

  • 甲乙两年汇略

    即《明秀甲乙汇编》。

  • 子书二十二种

    见《二十二子》。

  • 禹贡正字

    一卷。清王筠(1784-1854年)撰。王筠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清代文字学家。王筠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在《说文》研究上,综合分析诸家之说,为后人指示门径。其主要著作有:《说文句

  • 唐六典

    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开元十年(722),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六典》,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令以类相从,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开元十三年,丽正院改名集

  • 云峰胡先生文集

    十卷。元胡炳文(1250-1333)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今属浙江)人。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其学以朱子为宗。此集原本二十卷,后毁于兵乱。明成化中,其七世孙用光、八世孙浚

  • 善诱文

    一卷。宋陈录(生卒年不详)撰。陈录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自称丹穴老人。此书皆记载劝人行善之语,多为通俗易懂之文。劝人行善,反对作恶,多有鉴戒之意,可资参考。卷首有嘉定十四年(1221)其弟陈炼所作《序言》

  •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一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此书又名《名山洞天福地记》、《洞天福地记》。古来修仙者,常以仙山灵岳、洞天福地作为理想仙境。杜光庭撰《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道教仙境分作十余类,首为仙山,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