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普法战纪

普法战纪

十四卷。王韬辑撰,张宗良口译。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焜,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咸丰十一年(1861),因上书太平军,受清廷通辑。赴英国译书。同治十三年(1874)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议洋务活动,宣传变法自强。光绪十年(1884)回上海。张宗良、字芝轩。南海人。同治九年(1870),以西班牙王位继承一事为借口,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和法国交战。两国相持七个月。法败议和。十年(1871)春,和议成。普法之战,关系到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此时,张宗良为《香港日报》主笔,与王韬共志此书,以论普法战纪而得以深悉欧洲诸国情形及各国间之关系。卷首,同治十年(1871)王韬前序后序各一篇,张宗良序一篇。同治十一年(1872)陈桂士序,十二年(1873)邹诚序。订有凡例十三条。书共十四卷,无卷目。以电报快捷但简略为纲,邮报迟缓但详细为目。以普法始战至和议成,按其前后战事顺序,汇为一书。书文内容,取于日报者约十之三。张宗良口译者十之四、五。从其它处收集者约十之二、三。日报之外,所有名城、古迹、遗闻、轶事、皆来自他书或取之《法国图志》、《日耳曼国史》。因剪裁、排比只王韬一人,故此书虽不分卷目,但首尾贯串,事件脉络清楚。辑译之文,多来自英文、邮电、报刊,故某些人名、地名译音虽未见准确,但仍不失为旧译本中之佳作。卷尾有同治十二年(1873)五月钱徵跋。(日本)明治十一年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中华印务总局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章氏遗书七种

    清章学诚(见《章氏遗书》条)撰。此书内容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地方略例》、《文集》、《湖北通志检存稿》、《外集》、《湖北通志未成稿》。传世本有民国年间浙江省图书馆铅印本。

  • 拙庵集

    九卷。明杜(生卒年不详,约为元末明初)撰。杜字致道。山西壶关人。元末举河东乡试第一,授高平教谕,迁台州学正。洪武中征为四辅官,以老病辞归。此编共诗六卷,杂文三卷,末以诸家赠诗及传略、行状为附录。诗文按

  • 留春草堂诗钞

    七卷。清伊秉绶(1754-1815)撰。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嘉庆三年(1798)为广东惠州知府,后任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

  • 玉笥集

    ① 九卷。元邓雅(1328-?)撰。邓雅,字伯言。籍贯未详。曾与梁寅游。此集即寅所勘定。诸家书目未见著录,唯此抄帙流传。卷首有梁寅序及答书一首,又何淑、丁节,戴正心序各一首,谢观题词八首,皆极相推挹。

  • 易辨

    一卷。明丰坊(详见《古易世学》条)撰。该书认为孔子授《易》给商瞿,将《文言》诸传中凡“何谓也”都当作商瞿问辞,“子曰”以下皆为商瞿所录夫子答辞。又把周公爻辞叫做“易系”。至于筮法,他认为彖专为卜,系专

  • 清真集校本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正黄旗汉军籍,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著“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

  • 易笺

    八卷。清陈法撰。陈法字定斋,贵州安平(今平坝)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乾隆十年(1745)因河决陈家浦,引咎自劾,革职发军台效力。后放归,主讲贵山书院十八年。此书系其居军台时

  • 毛诗蒙求窾启

    十卷。清代薛韬光(详见《毛诗蒙求汇琐》)撰。是书首有自序,以为诗中精义,经宋元诸大儒讨论,如日再中,其名物训诂,自《尔雅》外,诸子各有成书。兹集俱不多及,惟就诸说相持处,略标管见。大旨于《小序》、《传

  • 事物纪原

    十卷。又题《事物纪原集类》。宋高承(生卒年不详)撰。明正统年间南昌简敬刊本,前有简敬作序,云:“作者佚其姓名。”但考据赵希弁《读书附志》云:“《事物纪原》十卷,高承撰,承,开封人。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

  •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伏敔堂诗选》不分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弢叔。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诸生。三次应乡试不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从殷述斋学使游幕山东。二十七年(1847)彭蕴章为福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