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金锁匙

春秋金锁匙

一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此书撮举孔子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同类者互相推勘,研究其异同,以明其属于正例变例。如以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与桓十一年“柔会宋公盟于折”合为一条,其下云:“春秋以前征伐之不下于大夫也,而大夫专兵自无骇之帅师入极始;春秋以前礼乐之权不下于大夫也,而大夫专盟自柔之会宋盟折始。圣人于无骇去其氏者,谨大夫专兵之始也;于柔去其氏者,谨大夫专盟之始也。”又如以庄十三年“齐侯宋人会于北杏”与庄十五年“宋齐伐郳”合为一条,其下云:“伯主专天下礼乐之权,自齐桓北杏之会始;伯主专天下征伐之权,自齐桓伐郳之役始,《春秋》于北杏之会人四国之君者,谨其从佝之始,所以不与伯主礼乐之权也。于伐郳役加采于齐上者,谨其楼诸侯之始,所以不与伯主以征伐之权。”其书大旨以《春秋》之初,主于抑诸侯;《春秋》之末,主于抑大夫;中间齐晋主盟,则视尊王与否而进退之。其书体例与宋沈棐《春秋比例》大体相近。现存元刻本、《学海类编》本、孔氏微波榭刻本、《学津讨原》本、《翠琅玕馆丛书》本、光绪《藏书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今文尚书说

    三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今文尚书说》一书只解说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八篇,而置古文《尚书》于不顾。与元代吴澄《书纂言》体例相同。其书大旨在于订正蔡沈集传之阙失,多于字句之间加以推求,

  • 周易择言

    六卷。清鲍作雨著。鲍作雨字云楼,瑞安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著有《六吉斋诗钞》。作者治易讲求义理,参汇诸家之说,而不在乎是宋学还是汉学。他认为六十四卦皆从乾坤出,坤卦又从乾卦出,乾卦六爻变动,生

  • 五分比丘尼戒本

    一卷。梁代释明徽(?-522)撰。明徽,《续高僧传》列传称明彻,俗姓夏,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六岁丧父,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永明十年(492)竟陵王请僧祐去三吴讲律,途相识“从祐受学十诵,

  • 易说存悔

    二卷。清汪宪撰。汪宪字千波,钱塘(浙江余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此书大旨认为,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而想减少过失,唯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以日趋于吉。所以用“存悔”二

  • 大戴礼解诂

    十三卷。清王聘珍(详见《仪礼学》)撰。是书首有阮元、汪廷珍、凌廷堪、汪廷儒四篇序文,其后为自叙。阮元序略言:“南城王君实斋,著《大戴礼解诂》十三卷,《目录》一卷,其言曰:‘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各取

  • 柞蚕简法补遗

    一卷。附图说十二条。清董祥熊(生卒年不详)撰。董祥熊在光绪末年任安徽劝业道。董在刊行自己的《柞蚕简法》一书之后,派人到河南鲁山进行调查柞蚕生产情况,将调查结果作为补充编入书中,并附有图,这就是《柞蚕简

  • 易参

    五卷。明钱彭曾撰。彭曾号觉龛,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用注疏本,没有载经文,只标明每节题目。首为图说,方圆黑白均是易外枝节,但从宋代以来,犹有所受。又旁及历法、推步、奇门、九宫、干支、纳音,虽不得

  • 黄淳父集

    二十四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黄姬水,字表淳,一字淳父,吴县人,生平详见《白下集》条。是编乃万历十三年(1585)其婿顾大思搜集《白下》、《高素斋》二集及所未刊者合刻而成。凡二十四卷。其

  • 释迦方志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方志》一书,道宣作于永徽元年(650),全书载文共有八篇,一、统摄篇,二、中旁篇,三、遗迹篇,四、游履篇,五、通局篇,六、时住篇,七、

  • 说文广义

    三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此书奉六书为宗,以广《说文》之义。部次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终于甲,与程德洽《说文广义》略同。不同的是,旨在发明字的本义,对《说文》之篆体则置而不论。有义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