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究遗

春秋究遗

十六卷。清叶酉(详见《诗经拾遗》)撰。此书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但稍有以违。韩愈赠卢全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之句,即此书名“究遗”之所出,故此书以芟除胡安国《春秋传》苛刻之说,《公羊》、《穀梁》附会之例,纠正《左传》浮夸不实之词为宗旨。叶酉认为:“三传误信传闻,有情理所必无之事,”因此往往连《左传》所记之事亦不相信。如僖公十四年《经》:“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左传》解释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此解释合情合理,必有所据。《公羊传》则云“非使来朝,使来请已也。”以季姬自择偶为说,显然不如《左传》之合乎情理。叶酉却认为季姬已许配鄫子,但鲁公悔婚,但季姬义不改嫁,故私会鄫子。再如僖公二十八年《经》:“天王狩于河阳。”《左传》云:“是会(温之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道也。”而叶酉则认为是周王欲节省诸侯殷见之费,故自愿到温,《左传》所引仲尼之言不可信。如此之类,皆不免于臆度。书中亦有些考证,如据《汉书·地理志》,辨戎伐凡佝之楚丘非卫地;据《史记·卫世家》辨夷姜为卫宣公夫人,非庄公妾,卫宣公非蒸父妾。此书卷首有《凡例》、《春秋总说》、《春秋比例》三篇,其《春秋总说》为全书宗旨。叶氏认为:“圣人因史作经,原欲垂教于天下万世,非为鲁国修史也。故凡事之无关于劝惩,辄削而不录。其所削之事非必尽一事而削之者,或录其前而削其后,或录其后而削其前。其事之首尾,圣人以为不必备者,以有鲁史耳。”“圣人《春秋》,凡事只撮其大纲,鲁史旧文必详备”。又云:“史官之记事,大都皆循习旧例,案而不断,不足以见褒贬之义。如郑伯之归祊假田,若止如旧史之文,虽首尾详备,不过见两国之以利交耳。至郑伯目无天王之罪,必如经文两书‘郑伯’乃足以见。盖褒贬之义恒隐寓于一两字之内,此一两字非撮其大纲,则其文繁而义无由著。朱子《纲目》虽本温公《通鉴》而必先撮其要以为纲者,正仿《春秋》以一两字寓褒贬之法也。盖案者所以为史,断者所以为经。”今人卫聚贤《古史研究·春秋的研究》承袭此说。叶氏还认为,《春秋》之例“有本乎旧史者,有不本乎旧史者”,“然皆非褒贬之所寓也。褒贬之义惟当于变例求之,如归祊假田例应书‘人’而书‘郑伯’”。《春秋》除有“例”外,还有“圣人之文法”与“圣人之语气”。其《春秋比例》一篇即在阐明《春秋》之例、变例、异文、特文。现存乾隆耕余堂刻本。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集解

    四卷。宋赵秉文(约1159-1228)撰。赵秉文,滏阳(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老子》

  • 曲洧旧闻

    十卷。南宋朱弁(?-1144)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

  • 明穆宗实录

    七十卷。明张居正(详见《通鉴直解》)等奉敕修。隆庆六年(1572)十月,命朱希忠为监修官,张居正、吕调阳为总裁官,负责纂修。寻改命张溶为监修官,总裁官仍为张、吕二人,万历二年(1574)七月书成。该书

  • 大金吊伐录

    四卷。编者佚名。“其书纪金太祖、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以‘吊伐’命名。盖荟萃故府之案籍编次成帙者也。”(《四库全书总目》)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以前旧牍不存,故只立一条,略存起事梗概。天辅七年(11

  • 饶平县志

    二十四卷。清刘抃修,侯世禄纂。刘抃,江南颖州(今安徽阜阳)人,举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知县。旧志创始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县令罗允凯,再修于崇祯间。康熙间刘抃到任,朝庭不诏徵天下省郡县志,

  • 金华正学编

    十二卷。明赵鹤(约1583前后在世)编,唐邦佐(生卒年不详)重辑。(生平见《金华文统》条)。唐邦佐字维良,兰溪(今属浙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光州知州。嘉靖间,赵鹤官金华知府,以宋吕祖谦

  • 保幼大全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词选

    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张琦(1764-1833)选。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习经学,十四岁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改翰

  • 隋书地理志考证

    九卷。清杨守敬撰。杨守敬,湖北宜都县人。举人,入民国卒。是书考据诸史和《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水经注》、《长安志》、《西域记》等书,分雍州(卷一)、梁州

  • 楚辞贯

    一卷。清董国英(1729-?)撰。董国英,字逸伦,博川人。诸生,善诗文。据余莲序称有诗稿,不传,只传《楚辞贯》。此书成书于清嘉庆五年(1800),时董氏七十二岁。虽名《楚辞贯》,但只解《离骚》一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