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集解

春秋穀梁传集解

十二卷。范宁(339-401)撰。范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东晋著名经学家。据《晋书·范宁传》,范宁少笃学,多所通览。初为余杭令,兴学校,养生徒,风化大行。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侯,征拜中书侍郎。补豫章太守,大设庠序,改革旧制,不拘成宪,远近至者千余人。后免官家居,犹勤学不辍。又据范宁《穀梁传集解序》自称,范宁之父范汪于升平末年(316)因得罪桓温,罢官归吴,乃与门生故吏及子侄研讲经籍,及于三传。认为《左传》已有服虔、杜预之注,《公羊》已有何休之训,而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但都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穀梁》。致使文义违反,反成《穀梁》之害。于是“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准备为《穀梁》作注。但范汪不久去世,因而范宁继承父志,“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范宁又沉思积年,乃成此书。可见此书是范氏三世的集体著作,而由范宁总其成。范宁对《穀梁传》一书的看法,与何休之于《公羊传》、杜预之于《左氏传》不同,是比较客观公允的。他评三传得失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并批评《穀梁》以卫辄拒父为尊是为子可得而叛,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当然,范宁对三传之评价以及对《穀梁》之批评只是从经学之角度而不是从史学之角度,而且其论亦未必正确。但他不曲从《穀梁》、不党同伐异的学风是应该肯定的。正由于此,故其《集解》能兼容三传。如隐公《经》“元年春王正月”引杜预《集解》“凡人君即位,欲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之语;隐二年《穀梁》“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集解》引《公羊》“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又引《左传》舍族之例为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三传之传《春秋》,《左传》主要发书不书之例,《穀梁》主要发日月例,而《公羊》则兼而发之。《穀梁》日月例与《公羊》一样,盖属曲解附会。以盟为例,《穀梁》有“内盟日,外盟不日”之说,但隐公元年《经》“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此为内盟而不日,《穀梁》辩解说“卑者之盟不日”。然隐公八年《经》又云:“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包来。”莒人,依《公羊》乃“微者”,此记日,可证《穀梁》之说误。范宁之《集解》亦重在申发《穀梁》的日月例。如隐公元年《经》““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睐。”依《穀梁》内盟日之例,此盟应记日,但经未记日。《穀梁》解释说。“不日,其盟谕也。”范氏《集解》进一步解释说:“日者,所以谨信。盟变,故不日。七年公伐邾是也。”“日者所以谨信”乃是范氏体会《穀梁》之意而得,“公伐邾”则证“盟谕”之说。范氏又于隐公二年《经》“春,公会戎于潜”下具体阐述日月例。其云:“凡年首,月承于时,时承于年,文体相接。《春秋》因书王以配之。所以见王者,上奉时承天,而下统正万国之义。然《春秋》记事有例时者,若事在时,例者时而不月。月继事末,则月而不书王,书王必皆上承春而下属于月。文表年始事莫之先,所以致恭而不黩者。他皆放此。唯桓有月无王,以见不奉王法尔。”范氏之释日月例,多体会《穀梁》之意而得。如隐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穀梁》于此未言日月例,而范氏《集解》则云:“段有徒众,攻之为害必深,故谨而月之。”又其下《经》云:“秋,七月,天王使宰晅来任惠公仲子之賵。”《穀梁》于此亦未云日月例。而范氏则云:“賵,例时。书月,以谨其晚。”又隐公二年《经》:“夏,五月,莒人入向。”《穀梁》以“内弗受”为说,不言日月例。而范氏则云:“入例时,恶甚则日,次则月。”又此月《经》云:“无侅帅师入极。”范氏引《穀梁传》日月例“灭国有三术;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以为极乃卑国。如此之类甚多。后儒对范宁的《集解》评价甚高,并一直把此书作为解释《穀梁传》的权威。唐初杨士勋又为此书作疏,范注杨疏被清阮元列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清钟文丞泛取唐宋以后诸家之说,以补正范注杨疏,作《穀梁补注》。清末柯劭忞因不满于范、杨、钟之注疏,又作《穀梁传注》,使《穀梁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现存有宋绍熙二年余仁仲万卷楼刻本宋监本、宋刻修补本、万历刻本、《四部丛刊》据宋余本影印本、《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三异人集

    二十三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聪敏,十余岁即仿扬雄《解嘲》,而作《释毁》。师从同里季本,为诸生十余年。为浙督胡宗宪招致幕下,为

  • 无事编

    二卷。清项真(生卒年不详)撰。项真字不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诸生,入清时官至景陵知县。《无事编》是项真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拾取成文,漫无风旨,杂引古人故实,但都是引其原文,今古不辨,甚至以

  • 续槜李诗系

    四十卷。清胡昌基(生卒年均不详)辑。胡昌基字云伫,平湖(属今浙江)人。此集为二函二十册,共四十卷。所收朱彝尊等一千九百三十家诗人之作,共三千九百余首。卷首有徐士芬、沈曾植等序,卷末有金兆蕃后序。劳乃宣

  • 夏县志

    ①四卷。清蒋起龙纂修。蒋起龙,广西桂林府全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四十三年(1704)任夏县知县。其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知县姜淡,一修于嘉靖间知县钟恕,二修于万历间知县高奎,三修于康熙十一年

  • 虞初续志

    十二卷。清郑澍若编辑。郑澍若字醒愚,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清嘉庆年间在世。《虞初续志》为文言小说集,博采收录清代各家文集中的人物传记和各种文言小说,编为一书。书题所本为《汉书·艺文志》所载之《虞初周说》,

  • 文选残卷

    七卷。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撰。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自幼聪慧,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皆能讽诵。

  • 南汉记

    五卷。清吴兰修撰。吴兰修字石华,广东嘉应(今山东省梅县)人。此书前有道光十五年武进李兆洛序,大意称南汉地僻朝陋,私史缺如,宋人纪载有新、旧《五代史·九国志》、《隆平集》、《东都事略》,都是根据各自见闻

  • 读吕氏春秋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毕沅校正《吕览》,阙陷颇多。鸿庆校正,参考了前人的成就。除毕沅所引诸书外,还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及俞樾《诸子平议》二书,共校订二

  • 论语梁氏注释

    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 道古堂全集

    文集四十八卷。诗集二十六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晚年自号秦亭老民。仁和(今杭州)人。清学者,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