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裨传

易裨传

二卷。宋林至撰。至字德久,生卒年不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氏《书录解题》题作槜李人,槜李为嘉兴(今属浙江)古名。案宋时嘉兴府领县四,中有华亭,即后之松江也。陈氏所举者其府名耳。据此书陈泰《跋》,林氏于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释褐,官至秘书郎,登朱子之门。林氏撰作是书之由,缘于其时言易者往往喜谈象数,“或出之智,或摭先儒之说,牵合附会,似若可听者,然其巧愈甚,其失弥远。”(《自序》)因本之《易大传》,撰为此书。书分三篇,一曰《法象》、二曰《极数》、三曰《观变》。称法象本之太极,极数本之天地数,观变本之卦揲,十有八变,皆据《易大传》之文,又谓论太极者,惑于四象之说,而失卦画之本。论天地之数者,惑于图书之文,而失参两之宗。论揲蓍者,惑于挂扐之间,而失阴阳之变。林氏皆一一厘而正之,使不失其条理。又谓反对、相生、世应、互体、纳甲、变爻、动爻、卦气,此八者为《大传》所未言,则总其大略,别为《外篇》,《四库提要》评其书曰:“今观其书,虽未免有主持稍过之处,而所论多中说《易》之弊。”可谓平允之论。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一卷,《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俱作二卷外篇一卷。《四库全书》著录二卷,盖据元至正间嘉兴府儒学教授陈泰所刊合并本。此书收入纳兰性德所编《通志堂经解》中。另有清抄本传世,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中岩集

    六卷。清宋振麟(约1662前后在世)撰。宋振麟,字子祯,号中岩,淳化(陕西淳化)人。生卒年不详。顺治中拔贡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不赴。著有《中岩集》。是集凡六卷,为振麟殁后,其女

  • 六典

    一卷。清龚橙(1817-?)撰。龚橙名公襄,字孝拱,号石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之子。少以才自负,屡试不遇,依英人威妥玛居于上海。著有《诗大谊》以及所谓改正许书之作。是书便是改正许书之作。改许

  • 唐宋白孔六帖

    见《白孔六帖》。

  • 春秋穀梁传章句

    一卷。汉尹更始撰。清马国翰辑。尹更始字翁君,西汉汝南郡邵陵(今河南郾城东)人,著名经学家。《春秋穀梁传》由鲁申公传于瑕丘江公,后经过几代传授至蔡千秋。汉宣帝即位,访求能通《穀梁传》的学者,都不如蔡千秋

  • 东里全集

    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塾师多年。建文初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历官至左谕德;成祖北巡,

  • 夏小正异义

    二卷。清黄模(详见《夏小正分笺》)撰。是书前后无序跋,《斋丛书》未刻。大致上《分笺》为正义,此为别义;《分笺》诠释全文,此则载有异义者,两者绝不相涉。如《分笺》斗柄悬在下,此则以前传盖记时也云之;《分

  • 五峰集

    ① 五卷。宋胡宏(1105-1155)撰。胡宏,字仁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子。幼从杨时、侯仲良学,又尽得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之下,凡二十余年。张栻曾受学于他。秦桧与其父交谊最深,故力汲

  • 情采编

    三十六卷。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编。屠本畯,字田叔。鄞县(浙江宁波)人。官累太常典簿,南京礼部郎中。著有《闽中海错疏》等多种。是编选汉、魏至唐之诗,屠本畯在古诗、律诗之间,别立一名,谓之“声诗”,并以

  • 空一切庵词

    一卷。清邓嘉纯著。邓嘉纯号笏臣,生卒年不详,约同治、光绪年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工诗词,于词“尤巧灵犀独运”(《序》)。本书共收录词六十二阙。词牌有〔浪淘沙〕、〔喝大令〕、〔台城路〕、〔金缕曲〕、

  • 读易余言

    五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钟,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南京吏部主事,世宗时擢南京国子监祭酒,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著有《文苑春秋》、《后渠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