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传

易传

四卷。程颐(1033-1107)撰。程颐,字叔正,号伊川。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有高识,及长力学好古,尤勤于《易》。因与苏轼不合引起洛、蜀二党之争,因此贬涪州。与其兄程颢同受业于周敦颐,但学说却有差别。后来风靡一时的洛学,伊川是其主要奠基人。除《易传》外,尚著有《文集》八卷、《经说》八卷、《遗书》二十五卷、《外书》十二卷、《粹言》二卷。其《易传》又名《伊川易传》,《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作十卷。《伊川易传》只解上下经及《彖传》、《象传》、《文言传》,将《序卦传》分置于诸卦之首,不解《系辞传》、《说卦传》与《杂卦传》。程颐的《易》学继承孔子的传统,发扬王弼尽扫象数的主张,成为《易》学义理派的脊梁。他在《易传序》中说:“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这是他《易》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对孔子“十翼”的继承与发展。他治《易》的基本方法则是他在《易传序》中所说的“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卦考辞,可以推变,象与占在其中矣”。“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该书成为王弼《周易注》之后义理派《易》学最重要的著作,对当时对后代都产生深远影响。丁晏《书程子易传后》认为“其说一依圣人之传,不取周子无极太极之说,亦不取邵子河洛先天之说,使学者晓然于平易之言,中正之规,而不流于术数,得圣人之正传者程子也。”此确为对该书的中正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杨时云:“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该书最早刊定是在宋乾道五年(1169年),吕祖谦校刊并作题记。有《二程全书》本,程氏祠堂本,金陵局本,经籍志十卷本,古逸丛书六卷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

  • 古括遗芳

    四卷。旧本题南山郑宣辑,未著其时代,亦无序跋。据书中所录,止于明天顺间,则为明人。本书裒辑处州之文共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论、辨说四门。采摭甚略,似仅抄撮志乘而成,未博考诸集。其考证亦多讹陋,如:

  • 四时宜忌

    一卷。瞿佑撰。瞿佑,字宗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官国子助教,调周王府右长史。一度遭贬,洪熙初(1425年)赦还。该书辑录历代有关著述,分十二月记其所宜、所忌之事。每月分别标目,如“正月事宜”、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详见《礼经补逸》)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

  • 诗氏族考

    六卷。清李超孙(生卒年不详)撰。超孙字奉墀,号引树,浙江嘉兴(在今浙江北部)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举人,官会稽县教谕。是书取诗中所称人之氏族名字,博考经史诸子及近儒所述,将其人行世之事荟萃云集,

  • 左传释地

    三卷。清范士龄撰。士龄原名人炳,字酉轩,宝应(今属江苏省)人。此书前有道光六年丙戌(1826)自序,称自幼读《左传》,对列国地域,茫然不知所在。数十年后,撰成《左传释地》三卷。其书体例大体上模仿《尔雅

  • 柳南文钞

    六卷。《诗钞》十卷。清王应奎(1684-?)撰。王应奎,号东溆,虞山(今江苏常熟)人。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人每与朋好相见,辄以文字切磋不倦,曾与侯秉衡、陈亦韩、汪西京结诗课。著有《京江耆旧集》、《柳南

  • 孟子章句考年

    五卷。清蒋一鉴编辑。一鉴字存齐,安徽无为人。一鉴据孟氏谱,参以任钓台诸家的考证,认为孟子卒年八十四,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终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大旨本于曹之升的《孟子年谱》,以史鉴国策

  • 坊记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三。《坊记》为《礼记》篇名。是书以《坊记》为经,分为三十章,每章各立名目,上卷之自为大坊第

  • 政刑类要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