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玉
八卷。明王谔编。王谔字秉忠,江苏江阴人。生卒不详。是书成于成化十年(1474)。选明一代之诗,自刘基以下凡数百家,而所录只七言律诗一体。盖用《唐诗鼓吹》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八卷。明王谔编。王谔字秉忠,江苏江阴人。生卒不详。是书成于成化十年(1474)。选明一代之诗,自刘基以下凡数百家,而所录只七言律诗一体。盖用《唐诗鼓吹》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二卷。清张大镛(1770- 1838)自撰。大镛字声之,号鹿樵。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山西河东道等职。工书画,著有《河东从政录》、《师善录》、《
一卷。明董说(1620-1686)编。董说字若雨,号西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诸生。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削发入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又名
十二卷。宋路振撰。路振字子发,湖南湘潭人,幼年颖悟,五岁即能通《孝经》、《论语》。淳化年间考取进士甲科,授为邠州通判,大中祥符初年升为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文辞温丽,在当时为人所称道,尤长于诗咏
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宋朱熹(详见《周易平义》)撰。《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或者有感于赵汝愚被罢相出朝之时(1195年)。《楚辞
十二卷。《和陶诗》一卷。王以慜(约1892年前后在世)撰。以慜,湖南武陵人,字梦湘,又号古伤。光绪二十六年(1900)进士。累官至江西知府,卒于民初,生年不详。王氏早岁客齐鲁,多缘情绮丽之作,中年以后
一卷。明刘髦(1373-1445)撰。髦字孟恂,号石潭,江西永新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不仕,教授乡里,弟子甚众,人称“石潭先生”。刘氏认为程颐学术之全体大用具备于《易传》。朱熹曾想将其要处别写
① 一卷。清姜兆锡(生卒年不详)撰。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条。该书随文诠释,别无考订,不过是塾师课蒙的教本。该书有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寅清缕刊《九经补注》本。② 二卷。明吕维祺撰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北宋邵雍,曾根据《易》学和道家思想,作有“先天八卦图”。其图主要内容是关于八卦方位和六十四卦次序的排列,用以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象征天地生成之前的状态,所以称此
①十二卷。清史鸣皋修,姜炳璋、冒春荣纂。史鸣皋曾为象山县知县。此志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全书共十二卷,三十目,分为: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志;其目六,为沿革、星野、山川、城池、户赋、物产。卷四至卷
无卷数。明无名氏撰。主要杂记修真养性等。其中卷三题为“饮膳集珍”,卷八题为“种植怡情”,卷十三“禽畜宜忌”均属农学方面内容,还有文府、博古、艺术、历法、香谱、牙牌、汤茗、医法、悟真、丹房、方术等方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