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旧五代史》,方称《新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十二卷,前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江西庐陵(今吉安)人。他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时,参加了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活动,后被贬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1054),才被调回,任翰林学士,主编《新唐书》。《新五代史》编撰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从他写给尹师鲁、梅圣俞等人的信来看,在景祐三年(1036)前已着手编写,到皇祐五年(1053)基本上完稿,先后经过十八年左右的时间。在编撰体例方面,《新五代史》也改变了《旧五代史》的编排方法。《旧五代史》分《梁书》、《唐书》等书,一朝一史,各成体系;《新五代史》则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纪、前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旧五代史》不分类编排列传;《新五代史》则把列传分为各朝《家人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杂臣传》等等,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表》。本书文辞力求“高简”,对史实多所忽略,书出以后为不少学者指责。元纂宋、辽、金三史,明纂元史,清纂明史,皆不从此书之例。另外,欧阳修在书中竭力宣扬儒家思想,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北宋之后,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不过,由于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后于《旧五代史》,看到了《旧五代史》编撰者所没有看到的一些材料;他往往采用小说、笔记之类的记载,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二史亦可以互相补充。注释原有徐无党注,但颇为浅陋。有吴镇《五代史记纂误》,清彭元瑞、刘凤浩合撰《五代史记注》等。中华书局校点本,以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底本,对校了贵池本(清贵池刘氏影印南宋本)、殿本、南昌本(清南昌彭元瑞注释),参校了明汪文盛本、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鄂本(清崇文书局本)、徐注本(清徐炯注补《五代史记》抄本)、刘校本(清味经书院刻本,附有刘氏等《五代史记校勘札记》)以及傅增湘校勘成都书局本本纪部分。

猜你喜欢

  • 谷城县志

    八卷。清承印修,黄定镛纂。承印,字佩之,满洲正白旗人,附监生,官阳城知县。黄定镛字谨山,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县志明正德间知县唐琮创修,其后有清顺治庐雍志,康熙吴应元志,皆未见传本。同

  • 太极解拾遗通书解拾遗后录西铭解拾遗后录

    各一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对《太极图说》、《通书》、《西铭》等书,只解其大义。因于原注下别加案语,发挥其说,故曰“拾遗”。《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柞蚕简法补遗

    一卷。附图说十二条。清董祥熊(生卒年不详)撰。董祥熊在光绪末年任安徽劝业道。董在刊行自己的《柞蚕简法》一书之后,派人到河南鲁山进行调查柞蚕生产情况,将调查结果作为补充编入书中,并附有图,这就是《柞蚕简

  • 豫章书

    一百二十二卷。明郭子章撰。子章事迹见《蠙衣生易解》条。该书从体例上看,实为江西一省之总志,而又全用史体写成。全书分《大记》20卷,《志》22卷,《表》10卷,《事纪》2卷,《列传》68卷。前无序而有总

  • 春秋正解体要

    二十一卷。清黄宗杰撰。宗杰,闽中(今福建省)人。该书辑录各家对《春秋》的解说,删烦就简,以存所谓“正解”。有清乾隆壬子(1792)撷云书屋刊本。

  • 小学余论

    二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松霭,晚号黍谷居士,海宁(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官岑溪知县。著作尚有《十三经音略》、《代北姓谱》、《辽金元姓谱》、《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等。此书上卷论字学

  • 俨山外集

    三十四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集为陆深札记之文的总汇,由其子陆楫汇编而成。其中凡《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春风堂随笔》一卷、《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原丰堂漫书》一

  • 南宫奏稿

    五卷。明夏言撰。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年曾为谏官,禁勋戚请乞,奸人投献。嘉靖十五年(1536),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不久成为内阁首辅,后遭严嵩

  • 中说

    亦称《文中子》,十卷。隋王通(584-618)撰。王通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任蜀郡司户书佐,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所疑忌,弃官归家,以讲学著书为业。仿《论语》作《中说》,由其子福

  • 内训

    一卷。明仁孝文皇后(1363-1407)撰。仁孝文皇后姓徐,中山王徐达长女,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洪武九年(1376),册封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封为皇后。她采《女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