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拟学小记

拟学小记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他因读王守仁《传习录》,始信圣人可以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师事刘魁,又从朱得之,周怡考究王守仁之学。学有所得录为笔记,由李根编辑成为此书。尤时熙在自《序》中称,名为“拟学”,是拟如此为学。书中称刘魁为晴川师,称王守仁为老师。全书分为六目:一《经拟》、二《余言》、三《格物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未有附录数则。此书以“心”为宗。他训释“格物致知”,将“格”训为“则”,将“物”训成“好恶”。认为心自有天则,学问由心,心只有好恶,所以学者要在好恶上用功夫。但心易流于意见,为其所蔽,使人情不通,所以天则须“通”乃可验。他批评陈献章的“静中端倪”之说,认为良知无始终,无内外,“安得更有上面一层”?此为异学。书中强调,天地万物皆为“道”之发现,此道不论人或物,各各有分。道无方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道理只是一个,诸子论学,谓其求静则可,谓其别有一种道理则不可。圣人之学,较之诸子,只是精一,亦非别有一道。道理无有起处,于发动处方可见,学者当于发动用功。又认为道理在平易处,只在日用常行间,百姓只日用而不知罢了。所以应在日用常行间检点。他在书里把中庸之“中”,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为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方。他在书中称,《春秋》所书之事,皆为当时人所共知。但传说不同,隐微之处为奸雄所改。孔夫子直笔奸雄的真迹实情,使天下知其是非所在,使奸雄之计不能行。所以乱臣贼子闻之而惧。此书是北方王门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尤时熙学术观点和北方王门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二初斋读书记

    十卷。清倪思宽(生卒年不详)撰。倪思宽原名倪世球,字存未,后改此名,字二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乾隆恩贡生。遍读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每有异同,随笔考订,以成此书。倪思宽长于《三礼》,学宗程朱,

  • 燕居功课

    二十七卷。明安世凤(生卒年不详)撰。安世凤,字凤引,商丘(今河南商丘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定海知县。著有《燕居功课》、《墨林快事》等。此书分二十四类,每类各有五个子目。其议论出入于儒

  • 夏津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方学成修,梁大鲲纂。方学成,字武工,江南旌德人,举人。雍正八年(1730)任夏津县知县。梁大鲲,邑人,进士。夏津县志创修于明。然自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后,未再续修。方学成任县令

  • 西元集

    八卷。明马汝骥(1493-1543)撰。马汝骥,字仲房,号西玄。陕西绥德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以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世宗立,召还,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其事迹附见《明史·舒

  • 满汉合璧通鉴总论

    一卷,汉本由元潘荣撰,满本由清阿什坛翻译。潘荣字伯诚,婺源桃溪(今属湖南省)人。隐居不仕,但此人博学,通诸经,尤长于史,学者称节斋先生,尝集苏句一百篇,著《通鉴总论》。阿什坛也写作阿什坦,国子监题名碑

  • 伊本拔图塔行记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Ibn Battuta,1304-1377)游记。伊本拔图塔出身于丹吉尔城的一个法官世家。1325年,他赴麦加朝圣,之后游历亚非各国,并在元顺帝时来过中国。1354年,他口述世

  • 元羽外编

    四十六卷,明张大龄撰。张大龄,眉州(今四川眉县)人,生平不详。《元羽外编》共有《史论》四卷,《说史俊言》十八卷,《晋十六国指掌》六卷,《唐藩镇指掌》六卷,《随笔》八卷,《支离漫语》四卷。其中《史论》共

  • 三水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郑玫纂修。郑玫字文玉,号虚舟,福建龙岩人,举人,康熙间任三水知县。为官善政,初上任时,三水因地势低水患最甚,其单骑四出,巡视基围,设法堤防,督劝修筑,自此基围高筑,田舍无恙,士民德之,

  • 红藕庄词

    二卷。清龚翔麟(生卒年未详)撰。龚翔麟字天石,号蘅圃,晚号田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副贡,历官至御史。厉鹗《东城杂记》曰:“龚太常佳育,开藩江左,署有瞻园。自朱彝尊倡率南宋之词,一时文士,靡然从

  • 八琼室金石补正

    一百三十卷。清陆增祥编著。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莘农,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历官湖南长、靖道,有政绩。他广泛搜集石刻和其他器物铭文,以毕生的精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