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慎言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次受到宦官迫害被贬。历任监察御史、四川提学佥事、山东提学副使、湖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他在吸取王充、刘禹锡、柳宗元、张载等人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驳正宋儒的牵合附会之说,成为宋、元、明时期反理学最有成就的思想家。著作较多,主要有《沟断集》、《吴中集》、《雅述》、《横渠理气辨》、《台史集》等。此书成于嘉靖六年(1527)。共分十三篇,即《道体篇》、《乾运篇》、《作圣篇》、《问成性篇》、《见闻篇》、《潜心篇》、《御民篇》、《小宗篇》、《保傅篇》、《五行篇》、《君子篇》、《文王篇》、《鲁两生篇》。他在书中批评“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提出“元气为道之本”的观点。认为天地的本原为“元气”,元气为天地万物的宗统,有元气则有生,有生则有道显,故气为道之体,道为气之具。并提出“气无灭息”的观点,认为气有聚散,但无灭息。气化为雨水,而雨水受火复蒸为气。这是对物质不灭规律的初步科学认识。书中指出世儒的“理能生气”,就是老子的“道生天地”之说。他提出“知行兼举”论,认为学之术有二,一为致知,二为履事,两者兼举为上。他强调识与思的作用,认为广识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泛讲未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故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诸理而尤贵达于事。他在书中反对神秘主义的五行灾异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元素,自元气变化而来。大胆提倡“人定能胜天”的观点。王廷相的《慎言》独树一帜,卓然自立于理学的潮流之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此书收入明嘉靖中刻本《王浚川所著书》,另有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廷相哲学选集》本。

猜你喜欢

  • 敬乡楼丛书

    四辑,三十八种,二百七十二卷。民国黄群编。黄群字潮初,浙江永嘉人。曾积三十年之功搜集乡贤遗著,得四百余种,此丛书所收即为其所搜集,共分四辑,第一辑收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等十种,其中宋人五种,元

  • 易释

    ①清黄式三所著易学著作。四卷。黄式三字薇香。定海人。此书第一卷为象爻合释。对古易注中随文曲衍、彖爻矛盾、爻爻矛盾的现象给予匡正。第二卷为同辞合释。解决了同一词语在易注中却前后矛盾。不合易例的现象。第三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

  •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

    残存七卷。唐金陵沙门智矩(生卒年不详)集。《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一书,为人物传记体佛书,原共有十卷,现残存七卷。清代,日本常磐博士在其国内青莲院藏古写本中发现宝林传卷六,并将影印传世。与此同时,我国山

  • 刘练江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刘永澄(1576-1612)撰。刘永澄,字静之,宝应(今江苏省中部)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国子监学正、兵部职方司主事。著有《刘练江集》。是集为刘永澄诗文集。凡七卷

  • 古今释疑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

  • 征古堂类稿

    十八卷。明陈文涛(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文涛,字涛生,湖北广济(今武穴)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十八卷。论六卷,经解二卷,史议二卷,子略一卷,书序、传记、志林各一卷、诗二卷。前有自序及《征古堂书目

  • 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 读左漫笔

    ① 一卷。明陈懿典撰。陈懿典字孟常,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官至中允。崇祯初,起为少詹事,不赴。该书为作者研读《左传》的札记,共二十七条,其说较为有理。今有《学海类编》、《逊敏

  • 唐余纪传

    二十四卷。陈霆撰。陈霆字声伯,明代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弘治壬戌(1502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1506-1521)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陈霆博洽多闻、留心风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