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悟真篇注疏

悟真篇注疏

三卷、附直指详说 一卷。宋张伯端(984-1082)撰,宋翁葆光(生卒年不详)注,元戴起宗(生卒年不详)疏。张伯端,后改名张用成,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天台)人,少为儒生,涉猎儒释道三教典籍,博通星算、医卜、天文、地理等;宋治平年间(1064-1067),在桂林陆诜帐下任职,后随陆诜至成都;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游蜀地,遇真人授以金丹诀,改名张用成,号紫阳山人(见《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撰有《悟真篇》、《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金丹四百字》等。《悟真篇》,又称《紫阳真人悟真篇》。古人修道练丹以求长生,修丹有内外之分。主内丹者,常依丹经道书所述,炼五彩之气,服七耀之光,吐浊纳清,习房中术等,主张吸天地精华,调身中之气;主外丹者,常依丹经方术之语,烧炼五金八石,妄求灵汞真铅,或煮熬草木雪霜之类,妄求灵丹妙药,但都没有成功。张伯端主张修内丹,但他认为丹经所述,多比喻之言,以防传于坏人,所以修丹者必须领悟丹经寓意进行修炼才能成功;如果修丹者“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见张伯端自序)就不会成功。张伯端作《悟真篇》,就是希望修丹者“悟本舍妄以从真”(见张伯端自序)。《悟真篇》一书,以诗歌形式,阐述性命双修之旨,并引佛教坐禅之理,以倡儒释道三教归一之说。内含七言律诗一十六首,以应二八为十六之数,象征上弦月与下弦月相合而存真阴真阳之意;又含绝句六十四首,是按《周易》八八六十四卦之数;五言一首,以象太一真气;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应周天十二月之岁律。又有歌颂诗曲杂言三十六首,以尽达本明性之道。书中丹法,含《阴符经》之理,合《参同契》之旨,总结宋以前内丹理法及方术,寓意于歌咏之中。《悟真篇》一书,对后世金丹派养生家影响极大,宋以后历代丹家都将其与魏伯阳《参同契》同奉为金丹正宗典籍。由于此书写成后只在道教内部传播,所以一般学者很难见到真本,直到元代以后,世人才得见注本。张伯端再传弟子,象川(今属四川雅安)人翁葆光(字渊明,号无名子),因感觉传本《悟真篇》舛谬甚多,注解又多违原意,于是他据陆思成家传《悟真篇》真本,依《阴符经》按“道、法、术”分章之旨,分《悟真篇》为上、中、下三卷,“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见翁葆光《悟真篇序》),并为《悟真篇》作注。翁葆光于《悟真篇》中每首律诗或绝句之下都详加解释,阐述道德性命之妙旨,以明诗词颂曲之寓意。翁葆光注本,对后世影响颇深,但至元代,已有窜乱,曾有薛道光注本传世,后人疑薛道光注本即翁葆光注本。元人戴起宗(字同甫,号空玄子),集庆路(今属南京)人,力辨薛道光注之伪,并为《悟真篇》翁葆光注作疏,阐述翁注未尽之意,而成世传《悟真篇注疏》本。戴起宗之疏,基本保持翁葆光注本的原貌;但也有不同之处,其卷末所收之文,不似张伯端之作,而似翁葆光以后之人所为。然而戴起宗所疏,仍可补翁葆光注本之不足。《四库全书》所收《悟真篇注疏》之后,又附录《直指详说》一卷。《直指详说》,是《悟真直指详说》的简称,而《悟真直指详说》的全称则是《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原题“象川无名子翁葆光述”。此卷是翁葆光注《悟真篇》和戴起宗疏之附录。其中所含《悟真直指说》、《三乘秘要论》、《三乘秘要诗》三篇是翁葆光注《悟真篇》的附录,要旨阐述分《悟真篇》为三卷的旨意;所含《悟真篇注辨》一篇和《金丹法象一篇,是戴起宗疏的附录,前者析辨“薛道光注”之伪;后者释解丹家术语,如“真阴、雌母、雌阴、阴火”(见本书《金丹法象》)等。总之,全书载录《悟真篇》全文及翁葆光注、戴起宗疏及《直指详说》,为后世学者研究金丹之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所以后世养生家和学者都极为推重此书,当今气功界也视其为重要的修身典籍。现存明《道藏》(八卷)本、清《四库全书》本、《道书全集》本、《道藏举要》本等。

猜你喜欢

  • 汉纪

    三十卷。东汉末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任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作《申鉴》五篇,撰史书《汉纪》,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章数十篇。汉献帝因班固《汉书》内

  • 淮鹾问答

    一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嘉庆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韵原》、《说文字系》、《

  • 黑龙江述略

    六卷。清徐宗亮纂。徐宗亮(1834-1905),字晦甫,号椒岑,安徽桐城人。父丰玉在田家镇战死,宗亮袭骑都尉世职,因终身不仕,以文章遨游于公卿间,曾入李鸿章幕。光绪三十年(1887)黑龙江将军恭镗聘其

  • 汉州郡县吏制考

    一卷。清强汝询撰。强汝询在咸丰五年(1855)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郡国志》、《汉书》和《后汉书》的本纪、列传及其注释等,编撰成《汉州郡县吏制考》一书。书前有强汝询《自识》,书末附有《杂论》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

  • 吴县图志

    清同治年间刊行本。此图为吴县腹地之图。凡分二十七部,为图三百四十二幅。自明季以来,吴县之鱼麟册籍,悉已销毁,为杜绝侵占之弊,同治壬申(1872),邑令高心夔令用冯氏丈田法,以罗盘弓尺,节节实量,缩绘入

  • 岱览

    三十二卷。清唐仲冕撰。唐仲冕,字六暮,号陶山。湖南长沙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江苏知县。亦曾任泰山书院院长,此书即作于斯时。《岱览》杲克山房刻本,共三十二卷。卷首天章,一圣祖,二世宗,三高

  • 文选注残卷

    二卷。唐李善(630-689)撰。事迹见《文选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善注单行之本,世罕传。此本虽称从宋本校正。今考其第二十五卷陆云《答兄机》诗注中,有向曰一条,济曰一条。又《答张士然》诗注中,

  • 老子口义

    四卷。宋林希逸(详见《考工记解》)撰。《老子口义》又称《道德真经口义》。此书成于景定辛酉年(1261)。焦竑《国史志》著录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即上两卷为《道经》,下两卷为《德经》。《述古堂书目》著

  • 乙巳泗州录

    一卷。宋胡舜申撰。胡舜申绩溪(今属安徽)人。舜陟之弟,官至舒州通判。生卒年不详。宣和七年(1125),胡舜申在泗州,亲见“六贼”之一的朱勔父子往来及徽宗幸泗州事。本书即记录此事。本书与《己酉避乱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