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恬志堂诗话

恬志堂诗话

三卷。明李日华(1565-1635)撰。生平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此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乃摘其“诸杂著中论诗之语,凑合成编”。书中所载主要针对具体诗作的品评及诗人轶事,也有李日华自叙作诗体会之语。除论诗之外,还有关于谈书论画的记载。其论画重“神韵古淡”,论书则以“神韵变动”为奇。书中如“武伯英烛翦一联”,其文甚繁。今删其上文,但云烛翦句余改曰“吐残月魄蟇颐动,蹴落春红燕尾忙”。此“改”字竟从何来,是直不通书贾所摘。李日华堂名“恬致”,其集即名《恬致堂集》。而改曰“恬志”,尤耳食之误。本书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临汉隐居诗话

    一卷。宋魏泰(详见《东轩笔录》)撰。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

  • 山带阁注楚辞

    清蒋骥(约1678-1745)撰。蒋骥,字涑塍,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少好学,每受时辈推赞。年二十,补县学生,与兄蒋文元、蒋芳洲、蒋鹏翮、蒋汾功俱获文誉,里人称“里中五蒋,后来居上”。但是其兄四人先

  •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

  • 周易变通解

    六卷。清万裕沄撰。万裕沄字澍辰,湖北黄冈人。曾官崇阳教谕。作者治易,主张“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引之存乎通。上下无常,惟变所适”,故名其书为“变通解”。全书宗汉人之说,认为邵子之先

  • 周易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周易》来解释《尚书》者,如范士增以《周易》中的“天下文明”解《尚书》中的“光被四表”;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释“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以“小惩而大诫”解释“扑作官刑

  • 应庵任意录

    十四卷。明罗鹤(生卒年不详)撰。罗鹤,字子应,号应庵,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二百四十四条,大意欲仿《容斋随笔》、《学斋占毕》诸书。但因耳目颇为狭隘,不能尽有援据考证,

  • 栲栳山人诗集

    三卷。元岑安卿(1286-1355)撰。安卿字静能。余姚(今属浙江)人。所居近栲栳峰,故自号栲栳山人。终身贫困,然志行高洁。此集为安卿邑人宋禧编辑。禧初名元禧。明洪武间应召修《元史》,为安卿题像,叙其

  • 古欢录

    八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本名士禛,因避胤禛(雍正)讳而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

  • 清凉山新志

    老藏丹巴撰。老藏丹巴,山东人,钦命督理五台山番汉大喇嘛。《清凉山新志》原刻本,共十卷。首冠以御制碑文及御制诗。正文分十类:化宇、原圣、灵迹、伽兰、崇建、显应、外护、高僧、缘感、题咏。兹篇于清凉山各类故

  • 遂初堂诗集

    十二卷。清焕明(1771-1832)撰。焕明,号瞻庵,姓爱新觉罗氏,满州镶红旗人。他五岁从师读《三字经》,十岁读清书,十六岁学翻译,十八卷因父授金城守尉随母赴任所,始咏诗。二十岁遇应封三期,考试马步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