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析疑
十五卷。清代蔡洛撰。蔡洛为武平(今福建省西南)人。全书主要阐述儒家性理学说,摘录宋儒著作中有关内容,诸条设问,共分二十七类,有的直接引用原文,有的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注释,辨析较为详尽。
十五卷。清代蔡洛撰。蔡洛为武平(今福建省西南)人。全书主要阐述儒家性理学说,摘录宋儒著作中有关内容,诸条设问,共分二十七类,有的直接引用原文,有的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注释,辨析较为详尽。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
八卷。清王时宪(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时宪字若干,号禊亭。江苏太仓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宜兴教谕改翰林院庶吉士。本编凡八集,一集一卷。分别名为《水边林下稿》、《桐溪稿》、《无隐林稿》
一卷。清饶炯(生卒年不详)撰。饶炯字焱之,四川资中人。是书系依六书分析《说文》部首之作。卷首列许氏《说文自序》并节录许氏《后叙》,次为绪言、目次,正文是《说文》部首分析,依六书分类,每类之中又分若干类
五卷附成绩表,一卷。民国杨增新撰。杨增新,曾在新疆任阿克苏道(维语谓白为阿克,水为苏,谓之白水,意为利农事也)。其书卷一为筹办水利文牍,卷二为筹办水利已竣文牍,卷三亦为筹办水利已竣文牍,卷四为筹办水利
清谢乃实(约1703年前后在世)撰。谢乃实,字华函,福山(今山东登州)人,福山有峇山,因自号峇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兴宁知县。谢乃实工诗词,著有《峇山人集》。本集不分卷数
十二卷。明杨基(1326-1378?)撰。杨基,字孟载,号梅庵。其先世嘉州(今四川乐山),祖父官江左,迁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始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起为河南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输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五卷。清张景阳(生卒年不详)撰,张景阳字梦协,号春台,广东英德人。咸丰十一年(1861)优贡,官增城训导。张景阳胸罗全史,心潜群经,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故其论诗穷源追委,功夫甚大。是《诗钞》分《杂
二卷。《唱和集》一卷。清于养源(1831-1859)撰。养源,字山堂,江都(今江苏江都)瓜州人,祖籍江苏仪征县。于养源幼聪颖、工诗文,屡应童子试不中,后随父幕游于滁、泗,侨居盱山,志图进取。咸丰年间,
二十卷。明郑撰。其生卒年未详。十六岁即以能诗名。其《赠满震寰太仆三黜》诗,当时为文养孟所称诵。后因《黄芝歌》忤魏忠贤得祸,搜捕逃匿,家人以其原稿尽付水火,故其少作尽逸不存。后系锦衣狱中,曾手自删定旧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