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弘文馆帖

弘文馆帖

一卷。唐太宗敕勒王羲之法书一卷,取其第一帖中首二字“十七”为名,称《十七帖》。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有一百零七行,共九百四十三字。《十七帖》全贴共二十八则,多记蜀事,其中尤以赞颂当时有名的益州刺史、征西督护、镇西将军周抚(世称周益州)为多。《十七帖》问世后,临本颇多,如隋僧智永、唐虞世南等,但各临本各具特色、且流传不永,故唐太宗敕勒《十七帖》入石,名为《弘文馆帖》。《弘文馆帖》是书学史上第一部以石刻古人书迹法帖的碑帖,故被世人称为“法帖之祖”。有唐本。

猜你喜欢

  • 思古斋石刻

    一卷。疑为宋蒋永仲刻,后有明张登云跋,记述此石刻来源经过。该石为明嘉靖八年(1530)村民耕地掘得,《兰亭序》和《黄庭经》分刻于石的两面。帖首有“思古斋石刻”五篆字;《兰亭序》首有“唐临绢本”,尾有“

  • 左传分国纪事本末

    十六卷。清张问达(详见《易经辨疑》)撰。此本为传抄本,共十六卷,大体上仿宋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将《左传》之文,分国类聚,每事为一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事件的始末。首为《周天王传》,以下依次为

  • 吴季野遗集

    一卷。清吴垌(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吴垌字季野。宣城(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其此集为其遗文集,乃后人编定。王士祯《居易录》称他“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言准确以拟权书。其《正学》、《观

  •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三卷。宋钱乙(1035-1117)撰。阎孝忠(生卒年不详)整理。钱乙,字仲阳,祖居钱塘(今属浙江省),后迁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是为郓人。幼年孤苦,稍长读书,随姑父吕氏学医,曾治愈公主及皇子病,而授

  • 曲涧遗稿

    十五卷。明孙奎(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孙奎,字启文,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以讲学为事,故诗文多杂俚语,亦非所长。其笃信堪舆之说,反复辨明,不一而足。其《风水评》一篇,援引营洛卜兆事及驳朱彦修

  • 孝丰县志

    ①十卷。清罗为赓纂修。罗为赓,康熙年间任孝丰县知县。孝丰自明宏治间始设县,天目峙其南,苕水在其北,为浙西佳处。明代有志,至清久已散失。此志为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卷一方舆志,子目八。卷二建置志,

  • 莆阳科第录

    二卷。明吴爵编。爵,湖南宁乡人。生卒不详。嘉靖中官福建兴化府训导。该书是其任是官时所作,主要录兴化一郡科第诸人的事迹,自洪武三年(1370)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书中详载诸人爵里情况,对研究明代

  • 陆堂集

    四十四卷。清陆奎勋(1663-1738)撰。陆奎勋,字聚侯,号星坡,又号陆堂,浙江平湖(今浙江省平湖市)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陆奎勋曾主持广西秀峰书院,其学规仿朱熹白鹿洞遗意,成就甚众。是集

  • 南唐二主词校

    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

  • 韩诗遗说

    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用中,号拜经,清经学家臧琳的玄孙,江苏武进人。臧庸受业于卢文弨门下,并从钱大听、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