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

简称《开元录》。佛教经录,二十卷。唐代释智升(生卒年不详)撰。智升学识高超,精通律学,擅长文史。曾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中,住长安崇福寺。《开元释教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成,此外还著述有《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续大唐内典录》一卷,《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集诸经礼忏仪》二卷。《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前十卷为总录,即总括群经录。后十卷为别录,即分别乘藏录。总录部分,以译为主,记载东汉至唐十九个朝代660余年间所译经典目录及译者传记,最后附有著作目录。具体情况是:第一卷后汉、魏两录,第二卷吴,西晋两录,第三卷东晋,符秦两录,第四卷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四录。第五卷刘宗录,第六卷齐、梁、元魏、齐高四录,第七卷北周、陈、隋三录,第八、九两卷唐录。每录都先记朝代、都诚、帝系、年号、译家(兼及作家)人数,所译(兼及所撰集)的典籍部数卷数,并注明存缺。然后再按译人(及撰人)详细记载所译(和所撰集)的典籍、名题、卷数、译时、译地、笔授润文者、单重译等,及个人小传,共有176人。还列有失译的经,附在每一朝代录之末。第十卷载历代佛经目录,分二类:一为古目录,共25家,二为新目录,共16家,译述内容,对重要的予以批评,指出它的缺点。后十卷别录,以经典为主,分七类记载:一有译有本录,二有译无本录,三支派别行录,四删略繁重录,五补阙拾遗录,六疑惑再详录,七伪妄乱真录,最后两卷是大、小乘入藏目录,总计入藏经典1076部,5048卷。经释智升《开元释教录》整理,使佛典叙次有条不紊。本书主要优点是:1.本录大体依照道宣的《大唐内典录》,而对于译撰各书的分类则更加精密,严谨。2.对旧录的纠偏考订与整理,尤其对费长房《历代三宝纪》滥收各书的删削显得尤为必要。3.历代录与刊定入藏各录、现定入藏录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4.总录卷四,于北凉之前,特补前凉一代,不但为前此诸录所未载,而前凉张氏奉晋代正朔,这一史料也赖以保存下来。5.总括群经录之末,列举四十余家目录,并择要批评指正,为中国目录学上的重要史料。6.各书于注详细,间有长达数百字的,如同述要形式的述作。7.在《开元释教录略出》一书中,首创用千字文排序编号的办法,成为北宋以后雕印《大藏经》范例。本书是现存各种经录中,最精当之作。人称“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宋僧传》),当之无愧。不足之处在于:刊定异译、失译不彻底,仍有疏漏之处。此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后世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开元释教录》见载有清代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

猜你喜欢

  • 说文句读

    三十卷。清王筠(1784-1854)撰。王筠字贯山,号篆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山西宁乡知县。通经识古,尤精于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说文韵

  • 字义总略

    四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字回澜,上虞(今属浙江)人。隆庆丁卯(1567年)举人,官至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此书旨在辨诸字音义点画,但可取者甚少,其辨不如不辨。全书分为44门,无有章法,体例冗碎

  • 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

    一卷。刘师培撰。此书专门解释《左传》纪时、纪月和纪日的褒贬义例,分二十五项:(1)元年例,(2)春正月书王例,(3)春正月不书王例,(4)空书时月及时月不具例,(5)晦朔例,(6)闰月例,(7)月例,

  • 周易图说述

    四卷。清王宏撰著。宏撰字无畏,一号山史,陕西华阴人,监生,康熙时中举未赴。作者工书善文,精于金石之学,著有《华山志》、《砥斋集》等。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先言易之本义,作者认为易字本诂为卜筮,简易、不易、

  • 七音略

    一卷。南宋郑樵编,收在他所著的《通志》内,故全称为《通志·七音略》。郑樵生平见“尔雅注”。《七音略》据郑樵序文说是参考《七音韵鉴》编成的,《七音韵鉴》的作者已无考,可能与《韵镜》同出一源。《七音略》与

  • 广宴堂集

    二十四卷。明朱翊(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翊字匡鼎,自号隐真子。明荆王朱瞻堈六世孙。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袭封樊山王。其父载岭以文行称。翊承其家学,与弟翊买两个弟皆好为诗。兄弟尝共处

  • 周忠介公遗事

    无卷数。清彭定求(1645-1719)撰。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畇,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术近出汤斌,远尊王守仁。平生著述甚丰,除本书外,尚著有《阳明释

  • 家诫要言

    一卷。明吴麟征(生卒年不详)撰。吴麟征字来皇,号磊斋,海盐(今属浙江)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难。此编皆为吴麟征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辑为一帙,故名

  • 周易示儿录

    三卷,清沈绍勋撰。此书是作者为其子写的周易教科书,故所论易学有关问题十分广泛。书分三篇。上篇十五章,论成卦之理,从宋人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先天后天河洛之说到汉人的世应、归游、互卦之学皆有论述。中篇分十五

  • 邵氏闻见后录

    见《闻见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