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屈合诂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1612-1693)撰。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诗人、学者。万历时诸生,弱冠时以抵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后游吴越间,被复社、几社名流引重,组云龙社,意在联络吴淞地区文人,继承东林党人遗风。与陈子龙等友善,又曾求教名学者黄道周。南明桂王时,官至知制诰,撰文指陈皆切时弊。桂林被清军攻占,一度削发为僧,名西顽。后归故里课耕自给,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故自号田间。著述颇多,有《田间易学》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庄屈合诂》、《所知录》、《田间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庄屈合诂》包话《庄子诂》、《屈子诂》,所以将庄、屈合诂,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盖澄之丁明末造,发愤著书,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不欲明言,托于翼经焉耳。”此书《屈子诂》部分又称《楚辞屈诂》。不分卷,有自引、自序、正文部分。其书体例是逐段训诂。每小段之后,先列旧说(旧说以引朱熹《楚辞集注》最多,他在自引中说:“故因朱子之《集注》更加详绎。”)再标出“诂曰”,以示为钱氏意见。《离骚》分段析诂之后,又有总诂。其学术价值在于:一、对《九歌》的篇数,某些诗作意,有新的见解。认为“《河伯》非楚所及,而《山鬼》涉于妖邪,皆不宜祀;屈原仍举其名,改为之词,而黜其祀,故无赞神之语,歌舞之事,则祀神之歌正得九章。此说虽属臆断,但言之有理,可备一说。在自引中说《九歌》“本南楚祀神之乐章,原从而改正之,虽其忠爱之思时有发见,而谓篇篇皆托兴以喻己志者,凿矣。”称《天问》“发抒其胸中所多不可解之愤懑,而必求其义对之,以解其所不解,岂非愚乎!”评说“《九章》之义,具于命题,按题以诂,大略可见,正不俟牵强穿凿以为之也。”这些见解平实而准确,并暗含对前说的辨驳,令人信服。二、在文义阐发上,顺理成章,具有新见。如《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王逸《楚辞章句》曰:“言尧放鲧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险,因堕死也”。钱氏依《天问》上下文加以解释,以为上文有“永遇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句,故鲧无西行之事,也无越岩之举。钱氏还善于以史实证诗,疏通文义。如解《抽思》“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钱氏云:“《史记》称怒而疏原,又载其击秦失利,皆以怒而败,故知王之善怒也。”这些解释极为合理而可信。三、在词义注释上,也较平允通达。如解《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时云:“‘内美’以质言‘修能’以才言,‘重之’言既有其质,又有其才也”。较诸家之说,最为明彻。解《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道遥以相羊。”他说:“折若木以拂日,庶可从容以求索也。”既简明扼要,又切诗义。此书也有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词语注解上。如《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结合上句芳草为萧艾的诗句,此句意几乎不解自明,钱氏却把“莫”解为“莫非”、“莫不”,说芳草变质,莫非是好修之故,显然颠倒了诗句本意。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刊本《田间遗书》中《庄屈合诂》本。同治三年(1864)刊《饮光先生全书》本。

无卷数。清钱澄之(1512-1694)撰。钱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隆武时授推官,永历三年(1649)改任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曾一度削发为僧。以课耕著述终其身,自号田间老人。著有《所知录》三卷、《田间易学》十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田间集》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此书将《庄子》和《楚辞》二书合为一体,重新编辑而成,是一部杂编之作。取《庄子》中的止诂内篇,郭象作注一篇及诸家之说等内容。取《楚辞》一书中的朱熹集注为主,参以自己意见,详加解释,其全书宗旨以庄子继易说,以屈原继诗说,相互引证,并有所创新。《庄屈合诂》收入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有清同治二年(1863)桐城斟雉堂重刊本。

猜你喜欢

  • ■经笔记

    一卷。清陈倬(生卒年不详)撰。陈倬,清经学家,字培之,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倬受业于长洲陈奂。生平著述,以经义居多。曾经遭到盗寇的抢劫,所著述的文章尽付之于火烬。这部书稿也只残留下十分之一,后曾

  • 石经汇函九种

    四十卷。清徐宗道编。徐宗道,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石经,谓石刻之经书。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始于东汉末年,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便奏请皇上校定《春秋》、《公羊传》、《论语

  • 古文孝经孔氏传

    一卷。附宋本古文孝经一卷。旧本题汉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注音。孔安国,字子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论语》及《孝

  • 周易集义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三卷 唐温大雅撰。温大雅,字彦宠,并州祁人,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此书唐志、宋志皆作三卷,惟《文献通考》作五卷。此本上卷记起义旗至发引四十八日之事;中卷记自太原至京城一百二十六日之事;下卷记起摄政至即

  • 古质疑

    一卷。明郑赓唐撰。郑赓唐,缙云(今浙江永康县)人。字而名,号宝水。明天启年间举人,学宗阳明并以经世自任。唐王时为吏部员外郎。并充福宁兵备。明亡后,隐居不仕。其人甚为至孝,并以事亲孝顺闻名。著有《读易搜

  • 禹贡古今注通释

    六卷。清侯桢撰。侯桢字子勤,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本书大致以郑玄注为主,兼采其他诸家之说作为补充,同时还订正郑氏的一些不太准确的解释。如“禹敷土”,郑玄认为“敷”是“布”的意思;

  • 元史续编

    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为楚王府右长史,博通经史。粹中病明初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因撰此书。全书为编年体,起自世祖至元十三年

  • 郭东山文集

    七卷。《诗集》二卷。明郭文周(约1556前后在世)撰。郭文周,字景复,号东山,福建福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中书舍人,改官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擢顺天府丞。因忤严嵩致仕归。著有

  • 释门归敬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门归敬仪》作于唐龙朔元年(661),旨在劝说规范僧众,禅法归心,笃诚奉法。此仪共有十章,第一章,敬本教兴;第二章,济时护法;第三章,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