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纪事本末

左传纪事本末

五十三卷。高士奇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康熙年间,任额外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在讲筵撰《春秋》讲义”,“条分囊括,而为是书”,又著《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详经部春秋类。书前有康熙二十九年(1609年)韩菼序,称其书“特为起例,皆袁氏所无有”,不仅编纂“不遗一传”,而且义例“阐微言而大放厥旨”,“为读《春秋》者法”。纪事本末体史书有《凡例》,自该书始。其前,马骕《左传事纬》虽有《例略》,但其书不归属纪事本末类。此后所修辽、金二史纪事本末,《凡例》在义例谨严、考辨繁琐方面规定更加细密。该书《凡例》以《左传》“实兼综列国之史”,改变书法,“凡列国大事,各从其类,不以时序,而以国序。”这样,便可以尊王室、重宗国、崇霸统、黜僭伪。周,四卷四目附三目。鲁,十一卷十一目附二十目。齐,七卷七目附一目。晋,十一卷十一目附七目。宋,三卷三目附七目。卫,四卷四目附五目。郑,四卷四目附六目。楚,四卷四目附七目。吴,三卷三目附一目。秦,一卷一目。列国,一卷一目,记“春秋灾异”。在取材方面,该书也突破此前纪事本末体取材的局限,凡“三代、秦、汉之书,经史诸子,杂出繁多,其与《左氏》相表里者,皆博取而附载之”(《凡例》)。正文之外,对于“博取”的各种史料,又细分为“补逸”、“考异”、“辨误”、“考证”、“发明”,附载于各条史事之后,并在《凡例》中有明确规定。每卷卷末,均有“臣士奇曰”,评论相关史事。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纪事本末汇刻”等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了杨伯峻校点本。

猜你喜欢

  • 石室秘宝

    二集,十五种。存古学会编。丛书所收敦煌石室遗书均影印刊行,较之刻本,更可存真。其中《唐人画壁弥陀法会图》、《唐人藻井画佛堂内诸佛图》、《唐人画壁千佛岩图》、《唐人画壁明王像》、《唐人画壁太子求佛舍利图

  • 霜红龛集

    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清傅山(1605一1690)撰。清丁宝铨编。傅山,初名鼎臣,字青山,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清初学者。明末诸生,明亡后,穴居养母,衣朱衣,

  • 静海县志

    ①四卷。清阎甲胤修,马方伸纂。阎甲胤,陕西渭南人,贡生,曾任静海县知县。马方伸,顺天密云人,举人,曾任静海县学训导。静海其志创修于明天启天间,其书藏于县库,然顺治初年损于兵乱。康熙十一年(1872)檄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

  • 中州人物考

    八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收二百余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一卷,其第八卷为《补遗》和《续补》。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

  • 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

  • 易学本原启蒙意见

    五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朝邑(今陕西大荔)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见于《明史》本传。是书第一卷曰《本图书》,第二卷曰《原卦画》,皆推演邵氏之学,详为图解。第三卷称《明蓍策

  • 倦圃莳植记

    三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撰。《倦圃莳植记》的主要内容为记载作者从山西阳和道为官归里后,在居室“倦圃”园中种植花卉、竹树情况的书。书前有康熙甲子(1684)年间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花卉二卷,

  • 祁县志

    ①八卷。清郭修,周继芳纂。郭字不详,河北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祁县知县。政绩甚嘉。《祁县志》康熙四年(1665)刻本。全书八卷,五十二小目。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