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峄县志

峄县志

①五卷。清田显吉修,褚光镆纂。田显吉,江南泰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初年任峄县知县。褚光镆,邑人。康熙十二年,清朝廷下令全国各省,通修郡邑志乘,以备采择。峄县旧无志乘,田显吉于邑中诸生杨三凤家求得一部,为明万历年间邑人贾三近所创修《峄县志》。经过兵燹之后,旧本散逸,仅存残编一帙。显吉乃搜集史料,依照旧志而充衍之,补旧志阙失,历时六月,遂成新志。《峄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五卷,八门,分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户租志、官师志附流寓、人物志、选举志、漕渠志。此志采辑旧志资料甚多,故户租志中,详细记载自明洪武至万历期间事,不稍隐饰,后附评论也十分精赅。而万历之后的事则较简。此外,新创漕渠志,附以当时主办河道条议,足可考见当时漕工情形。②五卷。清刘允恭修,褚光镆等纂。刘允恭字子虔,辽宁辽阳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峄县知县。按峄县旧志,此志为三修,上距旧志仅十三年,无事可续。因刘允恭政尚宽平,凡有利害,必集士民咨询可否,故政理刑清,人民安晏。邑中绅士,屡请续修邑乘,谓前志较为简略,亦须重修。刘允恭同意邑人的请求,开馆设局,延褚光镆为总纂。以邑中绅儒,分任其役,取旧志为蓝本,遗者补之,缺者增之,承袭旧志体例,参以新意,历数月而告竣。《峄县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全书五卷,八门,分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户租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漕渠志,每门下附有诸小目。此志全部依照旧志,无大增减。惟古迹目记载、考据,均甚精核,但官师志缺漏脱略太多。③十卷,首一卷。清忠琏纂修。忠琏,满洲镶白旗人,举人出身,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峄县知县。峄县旧志,此志为四修。其上距刘允恭志已八十余年。忠琏掌峄县后,见物产文物,视昔增加,如不接踵修书,恐日久散失,文献无征。遂设局修志,乃集邑中绅士,搜罗轶闻,唯此数十年间职官、建置大半阙如。赖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令杨仁迪倡修,后未镌板而作罢的《峄县志》稿,凡刘允恭志以后,悉据杨仁迪志稿为蓝本,遂成新志。《峄县志》乾隆二十六年刻本。此志基本承袭旧志体裁,地理约而不遗,建置赡而不秽,其他尚能有简有详,资料翔实。④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振录、周凤鸣修,王宝田纂。王振录,易州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峄县知县。周凤鸣,天津人,进士出身,光绪末年任峄县知县。王宝田,邑人,进士出身,官至内阁中书。峄志,创自明邑人贾三近,再修于康熙十二年邑令田显吉;三修于康熙二十四年刘允恭;四修于乾隆二十六年忠琏。此志为五修,上距乾隆忠琏志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况旧志简略伪脱,文字漫灭。而这期间,社会风俗变迁,建置制度兴废,皆须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冬,王宝田奉讳家居时,王振录以旧志踳驳慨然思修之,就与山长高征嵋定议,越日进邑诸绅耆于庭,谕以修志事。遂于二十八年(1902)春立局,延诸生给笔扎乃事甫定,王振录调迁泰州。王贻哲继之,始为简明条例,分各乡社采访,翌年采访册始集,而王贻哲又以期满离任,二十九年(1903)夏周凤鸣继任知县,下车之始诸生进谒,以裁订事相委。征文考献,遂成新志。《峄县志》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全书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境至表;卷二疆域沿革表,疆域沿革考;卷三晷度表;卷四封爵表;卷五山川考;卷六风俗考;卷七物产考;卷八建置考;卷九学校考附义学;卷十祠祀考;卷十一军政考;卷十二漕渠考;卷十三田赋考;卷十四恤政考;卷十五灾祥考;卷十六大事记;卷十七世家;卷十八封爵列传;卷十九职官列传;卷二十选举考;卷二十一乡贤列传;卷二十二续列女传;卷二十三艺文志;卷二十四古迹考;卷二十五杂记。此志体例庞杂,不符合志体,况取材多而无剪裁,纷繁杂乱,头绪不清。

猜你喜欢

  • 阳城县志

    ①十六卷。清杨善庆修,田懋纂。杨善庆字必干,湖南兵阳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七年(1752)任阳城知县。按阳城县志,自创修于明嘉靖后,入清以来,顺治一修,康熙二修,此为三修。此书为四修。《阳城县志》乾隆

  • 读《缁衣集传》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

  • 读书日记

    六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分“记疑”五卷,“冷语”一卷。此书原本“记疑”二十四卷,“冷语”五卷,后经人删定而成《读书日记》六卷。全书尊奉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

  • 松窗杂录

    一卷。此书书名和撰者各本互异,《新唐志》作《松窗录》一卷,不著撰人;《宋志》作《松窗小录》一卷,题李浚撰;《文献通考》作《松窗杂录》一卷,题韦浚撰;《历代小史》则书名与《通考》同,人名与《宋志》同,未

  • 尚书欧阳章句

    一卷。汉欧阳生撰,清马国翰辑。欧阳亲受伏生之传,其书立于学官也最早,其后欧阳氏八代皆为博士,于有汉一代影响甚隆。《汉书·艺文志》就载有《欧阳章句》三十一卷,《欧阳说义》两篇。但是《隋志》、《唐志》皆不

  • 清赏录

    十二卷。明张翼、包衡同撰。二者生卒年俱不详。张翼,字二星,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县)人。包衡,字彦平,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二人皆失意于科场,于是乃弃去制义,共同购阅古书,从中采摭隽语僻事,积而成帙。

  • 集杭谚诗

    一卷。清邵懿臣(1810-1861)撰。懿臣一作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官刑部员外郎。他与曾国藩交厚,专治经学,其文效法桐城。著有《礼经通论》、《遗集

  • 左氏春秋聚

    十八卷。卷首七卷。清张用星(?——1782)撰。张炳南续辑。用星字联斋,一字兰坡,峄阳(今江苏邳县)人,潜心经学,尤精于《左氏春秋》。炳南原名以标,字午园,用星侄,官至明府。此书前有嘉庆二十四年己卯(

  • 徐海本末

    一卷。明茅坤撰。茅坤,字顺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生卒年不详。好谈兵,罢官后入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府。本书所记为明嘉靖中浙江沿海徐海引倭兵入寇及被胡宗宪诱杀

  • 突星阁诗钞

    十五卷。清王戬(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王戬,字孟谷,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四十七年(1708)副贡生。与同邑李以笃、彭心锦、文师鸿、江颖齐名,时称“汉阳五家”,他博学,工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