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不分卷。清黄易辑刻。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其篆刻醇厚渊雅,发展了秦、汉的优良传统。为“西冷八家”之一,与丁敬并称“丁黄”。工隶书,沉着有致。擅画山水,笔墨清隽。喜搜集金石文字,官山东时,广搜碑刻。其金石著作,除本书外,尚有《岱岩访古记》、《嵩洛访古记》、《嵩洛访碑图记》等。书前有嘉庆五年(1800)钱大昕序,翁方纲的题记及诗。书中钩摹汉石刻文字,首为熹平石经尚书、论语残字,然后是魏元丕、范式、三公山、谯敏、王稚子阙、武梁祠画像、圉令赵君、成阳灵台、朱龟诸碑,共十种。书虽名金石文字,其实只有石而无金。在十种碑中,熹平石经、魏元丕碑、范式碑、王雅子阙、圉令赵君碑、谯敏碑、咸阳灵台碑、朱龟碑,均根据所得旧本,依照原字大小钩摹。他续访所得的三公山碑、范式碑阴,以及唐拓武梁祠画像所缺左一石之二行,及其中各两石上下各四行的文字,则依现存之原石,缩写摹入。世所罕传者,则据旧拓钩摹留其真。其续得者,则据原石缩写存其字。编中所摹各刻,在每一刻后,附有黄易及各家的考释。书中所摹各刻存字,虽较洪适《隶续》所载要少些,但有些碑刻,却可补洪书之不足。如魏元丕碑,补洪氏未释者十一字;范式碑,可补一百八十余字。而其间字体笔法,经各家及黄氏审正,可据以订补《隶释》之误释或缺释者,亦复不少。至于武梁祠堂画像,本为左中右三石,洪氏未见原石,误以为六;范式碑本有碑阴,洪氏未见原石,误认为是鲁竣碑的碑阴。在此书中,武梁祠堂画像左中右三石12行题字及范式碑阴题名,均根据原石一一摹入。于各刻之后,还详记其搜访始末。传本为原刻本。

猜你喜欢

  • 袖中锦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著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

  • 青堂诗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礼部主事,迁礼部员外郎。卒,年仅三十六岁。是集为董嗣成诗集。共八卷。尔其没后,其友茅维所编。

  • 说文字原表附说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表因唐李腾《字原》之名,师宋徐锴《部叙》之意,以《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分为天、人、地、干、支五类:“一”至“黹”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人”至“卵”一百九十

  • 良乡县志

    八卷。清杨嗣奇修,李维翰、等纂。杨嗣奇康熙年间任良乡知县。《良乡县志》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全书八卷,十纲,分为:舆地、建置、赋役、官师、人物、纪幽、物产、武备、祥、艺文。该志以纲冠其首。一目

  • 蜃中楼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东海龙王之女,与洞庭龙王之女,本系堂姊妹,张羽与柳毅为友,洞庭女在蜃楼上与柳毅订婚约,柳且为东海女推荐张羽。后洞庭女为叔父钱塘君错配泾河龙王之子,洞庭女誓死不从。泾

  • 大梦编年

    一卷。清汪荆(1794-?)自撰。荆字松樵,山东陵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历官高陵、宁陕、长武、山阳等县知县。此编分年系事,记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记家事、读书、历官等事,每事系

  • 史佚书

    一卷。周尹佚(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

  • 周易内传

    六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见《周易稗疏》条)撰。王氏所著《周易稗疏》,四库提要已有著录。王氏之易学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象爻一致,四圣一揆为释,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为义。夫之服膺宋五子之学,抒

  • 武阳志馀

    十二卷,首一卷。清庄毓鋐、陆鼎翰纂修,陆鼎翰,江苏武进人,光绪元年(1875)恩贡。清道光间,邑人李申耆手定《武阳合志》体例,志未及告成而卒,其志成于众手,并版毁于兵燹,至光绪五年(1879)王氏复修

  • 说文引诗辨证

    一卷。清王育撰。参见《说文论正》。是书辨证《说文》引诗之异文。如:“‘我夃酌彼金罍’,今夃作姑。谓‘秦人以市买多得为夃,从从攵’,夃步也,乃难词,市买多得,则所携者重,行步为艰,聊且前进,故假借为聊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