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将苑

将苑

一卷。旧本题汉诸葛亮撰。考此书宋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见著录,至南宋尤袤(1127-1194年)《遂初堂书目》始见著录。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此伪托之迹甚明,不待深辨,当是宋人之作。《四库提要》云:“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明以来术数之书,多托于刘基。”四库馆臣所言甚是。其书虽伪,然也颇多可取之处。全书凡50篇,约5000字。此书思想本于《孙子》、《吴子》等书,主旨在论“为将之道”。主张简任贤能,赋于机断行事之权,使之“战胜于外,成功于内”(引文见《诸葛亮集》)。从不同角度对将帅提出德才要求。此外,在治军方面,主张重法制、明赏罚、严训练、肃号令。用兵方面,主张“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将”,反对轻敌致祸、幸险邀功等等。这些议论,至今看来仍颇有启发。此书明清以来多有刊本。1960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段熙仲、闻旭初编校的《诸葛亮集》,其中收有此书。《将苑》注本有1987年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天夫《诸葛亮将苑注译》。

猜你喜欢

  •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有人认为是南宋孙奕(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许奕《九经直音》九卷,许奕当是孙奕之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此书为蒙童读本,内

  • 金陵癸申事略

    一卷。清谢介鹤撰。介鹤生卒年不详,江苏常州人。他在咸丰三年(1853)曾任事于太平天国南京粮馆,参加了张继庚叛乱,逃出南京后,奉命编此书,以使清军了解太平军情况。书中记事起自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七日(18

  • 诗人玉屑

    二十卷。宋魏庆之撰。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博学多才,不求科第,唯喜菊,种菊花千丛。经常和骚人逸士畅谈,举杯作诗。所著诗话《诗人玉屑》,又称《诗益嘉言》。凡二十卷(或为

  • 叶赫氏家谱

    一卷。清额腾额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据此谱所记,叶赫地方贝勒,其始祖原系蒙古人,姓上默特氏,后述入叶赫国。至天命三年(1618年)已在叶赫地方生息一百九十年,共八代。由天命至道光三年(1823年)

  • 易传义

    十二卷。此书未著编辑者名氏,时代亦无可考。取程子《易传》、朱子《易本义》合成一书。冠以图说、纲领各一篇。均从《易经大全》中抄录。故意改变朱子《本义》的次序以从程子《易传》,版式字画颇为工整。曹寅《栋亭

  • 辨学遗牍

    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是利玛窦和虞淳熙讨论释氏之书,以及辨莲池和尚《竹窗三笔》攻击天主之说汇辑而成。利玛窦力排释氏,所以引来学佛者起而相争,利玛窦则反唇相击,各持一悠谬

  • 玄学正宗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清人避玄字讳,故《玄学正宗》又作《元学正宗》。据《道藏》本《易外别传》一书后俞琰之子仲温跋文所述,《易外别传》原附《周易集说》之后,因刊《阴符经解》,将《周易集说》

  • 日省编

    一卷。清代冯昌临撰。冯昌临见《易学参记》条。此书主要论述儒者的“修身”、“体道”。全书摘取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及刘宗周的《人极图》三书有关内容作为“体道”、“修身”之本。书后附有读《曰省

  • 汤子遗书

    十卷。《附录》一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白,号荆砚,又号潜庵。河南睢州(今睢县)人。清初学者。其学源出孙奇逢,尤精易理。亦能诗文。著有《汤子遗书》。此集共十卷。卷一为语录,卷二为奏

  • 守城要览

    四卷。明宋祖舜撰。宋祖舜,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自幼习兵法,长期在陕、晋边地戍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累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书是崇祯八年(1635)奉命提督军务兼抚治勋阳(今属湖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