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方等三昧行法》一书,卷首序称唐代已佚,宋代来华的日本僧人寂照齐有述。据此可知,智此作“有依堂别行二众,依堂之僧,一日之间,六时行道,四时坐禅
二十八卷。清朱士端撰。参见《说文校定本》。是编乃是《说文校定本》的原稿。在成书过程中,朱氏寓居王引之家中,曾得王念孙指点,且与陈宗彝、汪喜孙、陈辂、俞正燮、臧相、陈潮往复辨难,随之取二徐本加以订正,每
八十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
四卷。方玉润书。方玉润字友石。曾官麟游县知县,此帖光绪十六年(1890)刻成。第一卷摹古器铭数十种。第二卷临唐太宗、唐高宗、汉张芝、钟繇、皇象、晋索靖、王羲之、王献之,梁萧子云、沈约、隋僧知果。第三卷
见《书集传》。
一卷 明卢之颐(1598-1664)撰。卢之颐字子由,又子繇,一字繇生,号芦中人,一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通医学,颇有医名,兼通佛学。卢氏自幼得家传,又多得名师传授,曾向王绍隆学习仲
四十二卷。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又字易畴,晚号让堂老人,安徽歙(今歙县)人,经学家。少时师事方粹然,后又与戴震、金榜等一同拜师江永。乾隆三十五年举人,官太仓州学正,以身率教,廉
八卷。元萧(1241-1318)撰。字维斗。奉元(今属陕西)人。累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元史》本传称其:“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卒后诗文多佚。顺帝至正四年
三卷。明汤世贤摹宋本。汤世贤,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共三卷,其中王羲之书二卷,王献之书一卷,后附《目录评释》一卷。该帖之《目录》分别摘取每帖中二、三字为题编辑而成,先列释文,后系评语,并且在每帖下面各注所
十九卷。清任大椿(1738-1789)辑。王念孙(1749-1832)校正。大椿字幼植,号芝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授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改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