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集注

孝经集注

① 一卷。清陆遇霖编纂。陆遇霖,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曾为归德郡丞。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后有门人张伯行跋。首载孔子、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大旨认为《孝经大全》、《孝经笺注》、《孝经易知》等书,或苦浩繁,或病俚俗,因就删取精粹,以成此书。该书多痛切之论,如对《庶人》章“内谨身节用”一句,向来注本皆作一般性讲述,不知“谨”字即“敬”字变文,但比“敬”字更加切实缜密。陆氏认为,“一身是父母遗体,父母爱子之身,比自己尤加护惜。显亲扬名者此身,辱身败名者亦此身,谨与不谨故也。”该书版本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本。②一卷。清潘任(详见《郑注孝经考证》)编辑。是书首有自序,称“经宜就唐之前本十八章为定,注宜以郑氏为定”。故是书以郑注为主,兼采陆德明《经典释文》、邢昺《孝经义疏》所载古义以及马国翰玉函山房所辑佚注。从魏文侯传开始收录,至唐代为止。宋元以下不录。经文下,首列郑注,圈外则列古注。古注不标明出处。严可均辑郑注于释文所载缺文处,一仍其旧,下注校语,潘任也照样援引,只对其不详尽处以及字不成句者,一概删去。所辑释文,引其义而不采用其音。该书文重简约,义取赅备。该书版本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瑞墨斋米书

    二卷。帖尾有“瑞墨斋书”四字。其卷一为葛枚端和宠千依许本重刻,皆为米氏所作诗词;卷二为米氏于宋元丰壬辰重九之际戏作二诗。其中卷一为真迹;卷二为赝本。葛氏重刻本后有壬寅(万历三十年即1603年)申鼎铉跋

  • 毛诗通义

    六卷。清胡文英(详见《诗经逢原》)撰。此书凡六卷,不释全经,亦不录经文,凡有所得,则分别条录之。据书首自序云:“余前辑《诗经逢原》、《诗经补遗》,而意有未尽,复为《毛诗通义》。”知此书是在《诗经逢原》

  • 养志居仅存稿经说

    八卷,经遗说一卷。清陈宗起(1798-1832)撰。宗起字敬庭,号叔度,江苏丹徒(今镇江)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卒年仅三十五岁。除本书外,还著有《养志居文集》。本书兼采汉宋之说,没有门户之见,时或著明自

  • 苏溪渔隐读书谱

    四卷。清末耿文光(生卒年不详)撰。文光字斗垣,山西灵石人,同治举人,官至平遥县训导。该谱所记大多为读书、购书、修目录诸事,他事则从略。此人并不高明,很多皆为敝帚自珍。所记止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

  • 沈氏四声考

    二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协内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笔削考核一手删定《全书

  • 肇论疏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 御注道德真经

    ①四卷。唐李隆基(685-762)撰。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崇尚道教,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四卷、《道德真经疏》十卷。《御注道德真经》,又称《道德真经注》。唐以前研究《道德经》并为其作注者,有

  • 尚书口义

    六卷。刘怀志撰。其生卒年不详。怀志字贞儒,武强(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学者,左都御史刘谦之父。《尚书口义》有其孙刘自洁跋。该书注语皆以小字夹于经文大字之中。大体上据蔡沈集传而以简明浅近之语出之,似为童蒙

  • 秋窗随笔

    一卷。清代马位(生卒年不详)撰。马位字石亭,西安(今陕西西安)人。此书主要内容有诗文评论、考证等,其中评论考据有许多独到之处,如评论咏物诗应看其工与拙,不当以“隐题为能”、“退之(韩愈)诗,有绝似太白

  • 易例

    ①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