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庞斗志演义

孙庞斗志演义

二十卷。明本题“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目。故事讲述战国初期七国纷争,燕国驸马孙操之子孙膑为报强秦挟制之仇,去云梦山向鬼谷先生学艺,路遇庞涓,二人结为兄弟,同师学艺。庞涓心地奸诈险恶,下山后入魏国。后孙膑亦入魏,遭庞涓暗算,被刖去双足。齐国设法将孙膑救走,最后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擒杀庞涓,孙膑随之退隐岩穴,全书结束。该书集中笔墨塑造了正面主人公孙膑形象,他胸襟坦荡,待人赤诚,足智多谋,在未识庞涓真面目之前,一直视庞涓为知己兄弟,甚至忍着刖足惨刑的剧痛为庞涓抄写天书。而知道庞涓害己的真情之后,又能隐忍待机,凭超人智慧和浩然正气,与敌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复仇成功,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在孙膑身上,体现了古代正直之士的传统美德。在与之对比的庞涓身上,则集中了作者对邪恶小人的揭露批判。该书写作可能受到关于七国春秋平话的影响,诸多情节与元曲《马陵道》也颇相似。作为历史演义,在孙膑身世等诸多历史事件上与史实不符,没有处理好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书中的神怪法术太多而且玄虚,如孙膑会八门遁法、能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等,过于追求奇幻,削弱了它作为历史小说的价值。叙事中心突出,线索分明,语言简洁,则是其长处,故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总体来说,该书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但属于三流作品。有明崇祯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歧山园藏版本和芸生堂刊本,均为四卷二十回,藏南京图书馆。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文和堂《前后七国志》合刊本。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后七国志》校点本。

猜你喜欢

  • 春秋三传通经合纂

    十二卷。明周统(生卒年不详)撰,清周梦龄、周毓龄增辑。周统字学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敦厚堂主人。周梦龄字蘧庄,周毓龄字问袁,周统的裔孙。该书前有明万历戊子(1588)郝敬序;又有《论略》若干则

  • 大乘起信论义疏

    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起信论》是天竺僧人马鸣依《楞伽经》所撰,其内容详见《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辞条。该疏以八识常住为体,修行趣人为宗。以第八识释心,以第七

  • 秋锦山房集

    二十二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原名法远,又名兆潢,字武曾,号秋锦,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和兄绳远、弟符齐名,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齐名,并称“朱李”。康熙十八年(1679)曾荐

  •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

    四卷(民国十七年拓本)。马衡(1881-1955)编次。马衡,字叔平,浙江鄞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 春秋纪事考

    不发卷。清蒋湖南(详见《卦气表》)撰。该书以《左传》纪事为依据,论《春秋》的书法,随览随记而成。书中标题,有摘录《春秋》之文的,也有作者自拟的;题目有前后重复的,题目之下又有附以他种题目的,题目之中又

  • 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

    不标卷。佚名编。本刊原为坊间散见,清黄丕烈编汇成册,名为《元刻古今杂剧》。后王国维改题为《元刊杂剧三十种》,重为修订。此书共收元人十八家及无名氏所作杂剧三十种。其中关汉卿四种:《关张双赴西蜀梦》、《闺

  • 赐砚堂丛书

    四集,四十种,四十二卷。清顾沅编辑。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道光间官为教喻,收藏古籍及金石文字甚富,甲于三吴。以其先祖曾得雍正时世宗皇帝胤禛所赐古砚,因名其所居之堂为赐砚堂。《赐砚堂丛书》收

  • 纲鉴附评

    二卷,旧本题刘善撰。刘善号龟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在《江西通志》上载有刘善其人,但说他是临川(今江西临汝县)人,于洪武二十年(1387)考中举人。该书上卷起于夏帝,止于晋代;下卷自南北朝讫于明

  • 诗学汇选

    二卷。明胡文焕(生卒年不详)编。胡文焕著有《文会堂琴谱》。本书就坊本《诗学大成》采录重新编次而成。全书分三十九门。所采录的诗自汉魏六朝至明代。但好坏并存。

  • 古文尚书音

    一卷。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有《古文尚书音》一卷,徐邈撰。《隋志》又云,梁时有《尚书音》五卷,题孔安国、郑玄、李轨、徐邈撰。此五卷本《尚书音》当为后人集四家音而成,到梁代时还存于世,至隋代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