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常因革礼

太常因革礼

一百卷。欧阳修(1007-1092)等奉敕撰。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杰出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甲科进士。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熙宁初,对王安石新政不满,以太子少师致仕。有《欧阳文忠集》、《毛诗本义》、《集古录》、《归田录》、《居士集》、《六一诗话》等。他还参与修《新五代史》、《新唐书》等。是书因修当时以参知政事领其衔,而实际编撰多出姚辟、苏洵之手。书分总例二十八卷,(内分子目二十八)吉礼三十三卷,(内分子目三十七)嘉礼九卷,(内分子目十七)军礼三卷,(内分子目六)凶礼三卷,(内分子目二十五)废礼一卷,(内分子目九)新礼二十一卷,(内分子目三十七)庙议十二卷,(内分子目二十六)总计八类一百八十五目。是书仁宗初年先名《礼周新编》,天禧年间复加编定,更名为《太常新礼》,至平中年,英宗赐为现名。是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做为附录,列入未收书目。内缺五十一至六十七卷,已无从补全,但其仍为考查宋代礼仪制度的不可或缺之书。有清光绪刻本。民国《丛书集成初编》本。另外有广雅书局本附校识两卷,为清末廖廷相撰。廷相,南海人,光绪进士,官编修。所作校识千余条,虽不尽完善,亦可为参考。

猜你喜欢

  • 海山仙馆摹古帖

    十二卷。清潘仕成辑。潘世成有《海山仙馆丛书》,所刻之帖,分《摹古》、《藏真》二类。此《海山仙馆摹古帖》,摹古者专取古拓重刻,多世间稀有之本。全集二十二种,有咸丰三年(1853)自序,及卷数目录。其中《

  • 王仲山先生诗选

    八卷。明王问(1497-1576)撰。王问为明代诗文、散曲作家,字子裕,学者称仲山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嘉靖十八年(1538)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广东按察佥事,行至桐江,徘徊不欲去,赋诗十二

  • 榆园丛刻

    二十六种,七十卷。清许增(详见《娱园丛刻》)编。丛书所收大部份是词集,其中宋词四种,清词十一种,另外十一种别刻为《娱园丛书》。许增自序云:“同治甲子,奉母还杭州,不复问人间事,日与声应气求之士,里衖往

  • 广雁荡山志

    二十八卷。清曾唯撰。曾唯,号近堂,浙江永嘉人。雁荡山在浙江温州府,跨乐清、平阳二县,景色秀丽。明初僧永升,创修《雁山集》一卷。嘉靖十八年(1539),朱谏因搜讨旧本,增为四卷。万历九年(1581),胡

  • 学礼质疑

    二卷。清万斯大(1633-1688)撰。斯大字充宗,晚号跛翁,学者称竭夫先生。浙江鄞县人。曾从学黄宗羲。入清后,不满清统治,弃举子业,研习诸经,尤精《春秋》、《三礼》。其治《礼》不拘汉、宋,不盲从前儒

  • 五经析疑

    ① 一卷。题宋邯郸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此书陶宗仪《说郛》辑本题魏邯郸绰撰,而王谟辑本则题宋邯郸绰撰,均无根据。王谟避开《说郛》辑本,从《初学记》辑出四条,从《北堂书钞》

  • 道德真经集解

    四卷。宋赵秉文(约1159-1228)撰。赵秉文,滏阳(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老子》

  • 骈字凭霄

    二十四卷。明徐应秋(生卒年不详)撰。徐应秋字君义,号云林。浙江西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此书采掇经史骈连之字,以备词藻之用。全书诠义十卷,释名十四卷。每卷又各分若干子目。注释简略,有的

  • 古今词统

    十卷。明卓人月(约公元1644年前后在世)编。卓人月生平不详。此书既为词集,又杂记词林琐闻。书前有崇祯二年(1629)孟称舜序。书中选录明代以前历代词人作品,又录何良俊《草堂诗余》序、杨慎《词品》序、

  • 周易郑氏注笺释

    十六卷。清末曹元弼撰。曹元弼字彦三,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此书为诠释周易郑氏注而作。作者认为郑玄注乾坤时则举尧舜周公以明君臣之义,注离卦六二时,则举文王之子发旦,以明父子之道,此与易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