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自叙年谱
一卷。明郑鄤(1594-1639)自编。郑鄤字谦止,号峑阳子,江苏武进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吉士。崇祯十二年(1639年),因被诬以杖母不孝,被磔于市。郑氏工诗能文,著有《峑阳集》。此谱自记至崇祯十年(1638年)八月十五日止,有清光绪年间武进盛氏刊《峑阳草堂文集》本,宣统二年(1910年)武进盛氏刊本,1932年排印《峑阳全集》本。
一卷。明郑鄤(1594-1639)自编。郑鄤字谦止,号峑阳子,江苏武进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吉士。崇祯十二年(1639年),因被诬以杖母不孝,被磔于市。郑氏工诗能文,著有《峑阳集》。此谱自记至崇祯十年(1638年)八月十五日止,有清光绪年间武进盛氏刊《峑阳草堂文集》本,宣统二年(1910年)武进盛氏刊本,1932年排印《峑阳全集》本。
八卷。清李惇(1734-1784)撰。李惇字成裕,一字孝臣,江苏高邮(今高邮县)人,经学家、历算学家。与同县王念孙、贾田祖一同力学。久困诸生,试图一举高中。学使谢墉对他颇为赏识。但在考试前夕,贾田祖卒
六卷。清赵曈(其生平未详)编辑。赵曈字伯迟,嗜汉隶之学,著作尚有《隶通》一卷。是书以顾蔼吉《隶辨》为底本,依《康熙字典》的体例,按笔画多少,分部别居,把汉隶汇成一编。每字之下,上详声韵,下析原碑,以便
一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很多。他认为,古代《春秋》经传各自独立成卷,自从杜预将传文分系于经文之下,以便读者,但对传文进行割裂分配,强传从经,使首尾隔绝,前后失去照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黄奭辑。黄奭另有子夏《易传》辑本,已著录。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官至议郎,博通经籍,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下。贾公彦《序周礼废兴》
一卷。清龚自珍(1792-1841年)撰。龚自珍定玺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龚自珍为清代后期的思想家、文
一卷。北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少慕司马光之为人。光晚号迂叟,说之因自号景迂生。官至试中书舍人,兼东宫詹事。说之淹贯群书,著作繁富。有《景迂生集》,晁公
八卷。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合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人,李敏字功甫,皆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年),共得徽郡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诗七百五十四首
十二卷。清倪继宗(生卒年不详)撰。倪继宗,字复野,余姚(今属浙江)人。著有《续姚江逸诗》。初黄宗羲作《姚江逸诗》,所录从齐到明,有关姚江一邑之诗。是集为其续集。凡十二卷。编次体例与《姚江逸诗》相同。集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主人公华秀,字中郎,下相(今属江苏)人,颇有才名,年少登科,以养亲为名,告假省亲。其父华元五奉旨补西川节度使,离家赴任,华秀随送父母,顺便游览各地山川名胜,当地吴中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