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学初函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人所著之书翻译成中文,使之流布境内,此编便是其中之一。此编共收有西方人之著作十六种,徐、李二人之作四种分为理、器二编。理编共九种,即《西学凡》一卷,艾儒略撰。《畸人十论》二卷,利玛窦撰。《交友论》一卷,利玛窦撰。《二十五言》一卷,利玛窦撰。《天主实义》二卷,利玛窦撰。《辨学遗犊》一卷,利玛窦撰。《七克》七卷,庞迪我撰。《灵言蠡勺》二卷,(有作一卷者)毕方济口授,徐光启笔录。《职方外纪》五卷,艾儒略译、杨廷筠记。另有书称此书理编无《畸人十论》,而代之以《景教流行中国碑颂》(一卷,唐释景净撰,明李之藻跋)。器编共收有十种书,即《泰西水法》六卷,熊三拔撰、徐光启记。《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卷首一卷,明李之藻撰。《几何原本》六卷,利玛窦译、徐光启译。《表度说》一卷,熊三拔授,周子愚、卓尔康记。《天问略》一卷,阳玛诺撰。《简平仪说》一卷,熊三拔撰、徐光启记。《同文算指前编》二卷,《通编》八卷,利玛窦授、李之藻演。《圜容较义》一卷,利玛窦授、李之藻演。《测量法义》一卷附《测量异同》一卷,利玛窦译、徐光启记。《测量异同》为徐光启撰。《勾股义》一卷,明徐光启撰。理编所收之《职方外纪》,实际上不属言理之文,因无类可归,便附于理编之末。此书之价值在于器编。《泰西水法》介绍西方取水、蓄水及其器具;《浑盖通宪图说》用图说方式介绍星盘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几何原本》介绍欧几里得几何学原理;《简平仪说》和《表度说》详细说明了简平仪的用法,并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刻的简捷方法;《同文算指前编》、《同文算指通编》介绍西方笔算方法,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圆容较义》介绍比较图形关系几何学;《测量法义》介绍陆地测量知识;《天问略》用问答和附图方式解说天象原理;《勾股义》讲述天文测量知识。这是一套介绍西方天文、数学、水利、测量等知识的科技丛书,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有明天启间刻本,共三十二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另有明崇祯间刻本《天学初函器编》传世。

猜你喜欢

  • 西溪丛语

    三卷。南宋姚宽(1105-1162)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越州嵊县(今属浙江)人。其父姚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宋建立后,历官户部侍郎、徽猷阁待制等。姚宽以父任荫补为官,仕至权尚书户部员外

  • 独异志

    三卷。唐李冘撰,生卒年,生平均不详。其作者《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作“李亢”,另外一些钞本或“李元”、“李冗”,未详孰是。这部书是唐代兼收志怪和志人的笔记小说集。此书原本早佚,原书署名已难

  • 春秋集注

    四十卷。高闶(?-1153)撰。高闶字抑崇,鄞(今浙江宁波)人,宋代著名经学家。高闶八岁即通经史大义,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第,累官至国子监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高宗然之。南宋初学制多为其所创建,

  • 仪礼丧服辑略

    一册。附丧服今制表 一册。清华理撰。理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湖南长沙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按:此书共分二册,第一册是《仪礼丧服辑略》,有自序,序中说到:“《丧服篇》以服为纲,以人为目,言礼服者往往遵用其

  • 讲筵四世诗钞

    十卷。清张曾虔(生卒年不详)辑。张曾虔为安徽省桐城人,张英之孙,若需之子,曾任安徽凤阳宿州训导。此集为其家诗集,第一卷,收入张英之诗一百三十四首。张英(?-1708),字敦复,号圃翁,康熙丁未(166

  • 天问略

    一卷。明阳玛诺(1574-1659)撰。阳玛诺系葡萄牙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间来中国,卒干顺治年间。著有《圣经直解》、《景教碑铨》、《天学举要》等。该书以问答方式介绍托勒密体系的十二重天说。讲析

  • 龙树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龙树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详载龙树生平事迹,及一生

  • 正蓝旗汉军甘氏家谱

    一卷。清甘氏族人撰。此为康熙朝云贵总督甘文焜家谱。前有文焜子国基及其从子国堂序,次谱法凡例四十五则,次甘氏宗谱总图,次甘氏世次宗派表。综观全谱,断制谨严,体裁缜密。现存旧抄本。

  • 名物考

    十卷。明刘侗(生卒年不详)撰。刘侗著有《帝京景物略》。此书分二十三部,后附《物理考》、《通微志》二篇。全都是采辑类书而成。

  • 北窗琐语

    无卷数。明余永麟撰。余永麟字不详,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1544年前后在世)。官苏州府通判。《北窗琐语》记明朝琐事,其中叙述日本出处土俗朝贡三事较为详尽,而其余的记载则颇为失实。有《砚云甲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