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足县志

大足县志

八卷,清张澍修,李型廉等纂。张澍(1781-1847),字伯沦,又字寿谷、介侯、鸠民,甘肃武威县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馆散,改任贵州玉屏、遵义,四川屏山、南溪,江西永新、泸溪等县知县及临江通判等职。其性亢直倔强,屡忤上官,沉沦令长垂三十年,以忧归。遂不出,主讲兰州书院。晚年居关中,著书终老。其考姓氏之书,《姓韵》、《三史姓录》、《姓氏寻源》、《姓氏辨误》、《古今姓氏书考证》,共五种,世称专家绝学。其锐心桑梓文献,纂《五凉旧闻》四十卷,又辑关陇作者著述数十种,《养素堂文集》三十六卷,诗二十六卷,并纂修《屏山县志》、《泸溪县志》、《大足县志》。《大足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含城池,疆域,里镇,场市,治署,仓储,监狱,坊表,桥梁,山川,古迹;卷三祠祀志;卷四典礼志;卷五食货志,含户口,田赋,盐政,驻防,铺递,学校,风俗,物产,祥异;卷六选举志;卷七官师志;卷八人物志、杂记志。此志叙述简括,无浮夸之词,大醇小疵,亦邑志之足观者。尚有道光十六年(1836)王松增补嘉庆本。

猜你喜欢

  • 茶香阁遗草

    一卷。《附录》 一卷。清黄婉璚(1804-1830)撰。黄婉璚字葆仪,湖南宁乡人。城步县学训导黄本骐之长女,浏阳贡生欧阳道济之妻。诗词俱清丽,有风骨,有气力。是书有序、题词,诗词有渔村夕照、洞庭秋月、

  • 高峰文集

    十二卷。宋廖刚(1070-1143)撰。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南剑顺昌(今福建顺昌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初(1119),自漳州司录,历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权,刚论奏无所避,出知兴化军。

  • 京口变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记弘光年间史可法有部将四人,为刘肇基、陈可立、张应梦、於永绶。其中於永绶最为桀黠,统骑兵百余,舟二百,令暂住京口。而於永绶与浙抚所调都司黄之奎部不合,渐成水火,发生冲突。於永

  • 班范肪截

    四卷,清张笃庆撰。张笃庆,字历友,号厚斋,又号昆仑外史,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善诗文,王士祯在《渔详诗话》中称其“淹博华赡,千言可以立就”。《班范肪截》一书是将两汉

  • 榆林城守纪略

    见《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

  • 武乡县续志

    四卷。清吴匡修,钮增尧纂。吴匡字书年,浙江吴兴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二年(1876)任武乡知县,四年(1878)调补介休县知县。《武乡县续志》光绪五年(1879)刻本。此志纯系续乾隆白鹤本而作,故体例一

  • 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清张庚谟纂修。张庚谟,曾任广元县知县。张氏任知县后,访求县志,得手抄本一册,病其略,闻邑人鲁氏有遗本,寻之亦不可得。乃于薄书之暇,广搜博采而成志稿一部。继得石法鲁增辑,仍以为略而弗确,乃

  • 淮郡文献志

    二十六卷。补遗一卷。明潘埙(生卒不详)撰。潘埙,字伯和,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性刚直不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著有《楮记室》等。《淮群文献志》收录淮郡诸多文献,书

  • 兴国州志

    ①七卷,明唐宁修,林爱民纂,唐宁,字松泉,河南怀远人,举人,官兴国州知州。林爱民,字惟牧。福建福宁人,进士,以户部主事谪为兴国同知。宋绍熙四年(1193),知军赵善宣始纂图志六卷,或名潘廷立修,实为二

  • 宋九朝编年备要

    三十卷。南宋陈均(1174-1244)撰。均字平甫,号纯斋、云岩。福州莆田(今属福建)人。曾为太学生,后力学不仕,潜心著述。著有《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兴编年举要备要》。该书原名《皇朝编年纲目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