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守传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删取系辞传天数五地数五、参伍以变大衍之数、乾三策及说卦传昔圣人之作易等内容,自为图说,以明河图之数,大衍揲蓍之法。参即三,伍即五,三五得十五,即中央天五地十之合数。变之,即为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图,纵横交午计之皆得十五。以为大衍之数本以揲蓍,不与八卦方位相配。其说多能贯通,亦不乏附会处。今存《茹氏易学》本。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删取系辞传天数五地数五、参伍以变大衍之数、乾三策及说卦传昔圣人之作易等内容,自为图说,以明河图之数,大衍揲蓍之法。参即三,伍即五,三五得十五,即中央天五地十之合数。变之,即为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图,纵横交午计之皆得十五。以为大衍之数本以揲蓍,不与八卦方位相配。其说多能贯通,亦不乏附会处。今存《茹氏易学》本。
一卷。旧题元程复心撰,实即明人谭贞默所作,而伪题元人耳(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是将《孟子》七篇按年编排,分隶于孟子年谱之内。事多牵合。书中认为孟子为邹人非邹国,而是陬邑,然缺乏有力证据。该书主
一卷。旧本题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世名。序称至元二十八年(1291)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绝句三十余首。其中有诗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云:与作《瓢泉吟
十二卷。清魏禧(1624-1681)撰。魏禧,字冰叔,江西宁都人。儿时不乐嬉戏,嗜古论史,年十一,补县学生。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躬耕自食,发奋读书,“三魏”之名遂遍海内,尤以魏禧才学特高,学者又称勺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
十二卷。明郑晓(1499-1566)撰。郑晓生平见《古言》二卷辞目。有《禹贡图说》,此编第一卷为说经,第二卷为诗,第三卷至第八卷为杂文,第九卷至十二卷为奏疏。在奏疏中又分三类。首淮扬、次兵部、再次刑部
一卷。清胡文学撰。胡文学,字卜言,一字道南,鄞县(今属浙江省)人。顺治进士,由真定府推官提拔为监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建安定书院,官至太仆寺少卿,有《适可轩文集》。《疏稿》共十六篇,为作者任御史时的题
① 二卷。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该书用《周易注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所以《
八卷。《赋抄》四卷。《楹语》三卷。清杨浚(?-1890)撰。杨浚,字雪沧,福建侯官人。官内阁中书,游左宗棠军幕多年,足迹万里,堪称壮游。《诗钞》纪年编次,收古今体诗一千五百二十六首。杨浚酷好作诗,凡有
二卷。清杨立旭修,白天章纂。杨立旭字晓潭,广西马平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二十九年(1849)举人,咸丰四年(1854),授阳高县,同治四年(1865),保升霍州直隶州,九年(1870)署任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韩非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二种书。书中对《韩非子》一书作了颇为详尽的校释,其中对一些错误的纠正非常可信。当然书中也不乏依据主观擅自改动之处。《续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