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象数钩深图

大易象数钩深图

① 三卷。元张理撰。张理字仲纯,清江(今江西清江)人。生卒年不详。举茂才异等,历任泰宁教谕、勉斋书院山长,延祐中(1314-1320年),官至福建儒学提举,卒。《闽书》说张理“尝从杜本于武夷,尽得其学”,则为吴澄的再传弟子。《草庐学案》云:“后至元二十四年,贡师泰序其书传世。”考贡师泰泰定四年释褐,至正二十二年卒,其序传张理之书当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贡《序》说张理“于朱子《本义》所列九图之外,复推演为图一十有二,以明阴阳、刚柔、奇偶之象。”河图洛书之说盛于宋儒,旧谓邵雍得之李之才,李之才得之陈抟,而周敦颐、刘牧、朱熹亦各有说。元人说易多言图书,张理更续邵子、朱子之图而自为一家。此书上卷《太极图》,即周子之图。其《八卦方位图》,则本乎《说卦》。又有《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参天两地》及《大衍五十五数》诸图,《仰观俯察》、《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诸图,而皆溯源于河洛。中卷《天地数》、《万物数》二图仍即大衍策数。又有《凶会运数》、《乾坤大父母》、《复姤小父母》、《八卦生六十四卦》、《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又有《反对变与不变诸卦图》。以下则六十四卦之图,分见于中下二卷,而参伍错综,《序卦》、《杂卦》皆为之图。朱睦《授经图》载张理之书,有《周易图》三卷,《易象数钩深图》六卷,《易象图说》六卷。焦氏《国史经籍志》书目与《授经图》同,而《钩深图》则作三卷。朱彝尊《经义考》只载《易象图说》六卷。倪氏《补元志》只载《易象图说》内外篇,钱氏《补元志》又出此书三卷。白云霁《道藏目录》以此书属之刘牧,由但据标题缮录致误。《通志堂经解》本从道藏本付刊,清雍正间张文炳有校刊本,又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北京图书馆还藏有明抄本《大象象数钩深图》三卷,《周易图》三卷。② 三卷。清纳兰成德原著。张文炳重订。文炳字明德,山西绛县(山西侯马)人,顺治年间进士,官至安徽泗州知州。据其自序,此书得诸成大人《五经讲义》中,上卷共四十图,中卷五十图,下卷约四十余图,共一百三十余图,有的加以说明,有的未加说明。有的图加有张文炳按语,以申其义。其河洛等图,多取自宋刘牧,而于数之原理论述颇深。书之卷末附有来知德的《易说》。尚秉和认为此书于易数有可取之处,而于象则皆不切合。今存康熙刊本。

猜你喜欢

  • 石鼓文考证

    一卷。清吴广霈撰。吴广霈,字翰涛,号剑华道人,安徽泾县人。有《剑华堂诗集》等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广霈得沈树镛家藏旧拓本石鼓文,不久又得见明拓,录为底本,复取薛尚功、郑樵、潘迪、郭宗昌、朱

  • 论语卫氏集注

    一卷。晋卫瓘(220-291)撰。马国翰辑为一卷。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书法家。官至太保。《隋书·经籍志》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为卫瓘所注。梁有《论语补缺》二卷,为宋明帝补卫瓘缺,已亡佚

  • 续修东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续补艺文一卷,清金大镛修,王柏心纂。金大镛,字序之,安徽桐城人,官东湖知县。王柏心,参见同治宜昌府志。县志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县令林有声修,板藏吏舍,贮存不谨,致缺失漫湿。嘉庆九

  • 骈雅训纂

    十六卷。清魏茂林撰。魏茂林字涤生,一作笛生,闽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乾隆中,由部郎官直隶通永河道。通训诂之学,所著尚有《别雅辑证》、《国朝十七科同馆诗赋题解》。另有《覃雅广腋天部类掖》、《天部二十九

  • 耐庵文存

    六卷。诗存三卷。清贺长龄(17851848)撰。贺长龄,字耦庚,晚自号耐庵,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官兵部尚书。官湖南按察使任内,使狱无积案,为一时良吏,百姓感戴而歌之。其为文章皆缘事而作,不为泛

  • 异鱼图赞补

    三卷。闰集 一卷。清胡世安(详见《大易通则》)撰。是书前有作者万历戊午(1618)年间自序一篇,是胡氏未中进士之前所作。因为杨慎《异鱼图赞》还有很多缺漏,胡氏广采遗说,编成此书。卷上、卷中,共补鱼类一

  • 易经辑疏

    四卷。清黄家杰撰。黄家杰,江西临川人。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认为这是邵子之易,不是羲、文之易,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卦综,胜于卦变,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其自序称,“来易恐不近于举业”

  • 说文引经例辨

    三卷。清雷浚(1814-1893)撰。雷浚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以刊书为业。著作尚有《说文外编》,叙刻顾广圻《说文辨疑》、刘禧延《说文碎金》及自著二种为《雷刻

  • 旧五代史

    一百五十卷,目录 二卷。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

  • 周易臆解

    六卷。清杨以迥撰。此书上下经各分上下,共四卷。又有图说上、图说下。其解说只限于上下经,不涉及“十翼”。一般经文后先列朱子《本义》之说,后杂录诸家解说,最后为作者自己的案语。其说如认为“周易”之“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