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

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因寓居建阳考亭,世称考亭先生。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官至宝文阁待制。他批判吸收了佛、道思想,建立了庞大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后人将其与二程理学合称为“程朱理学”。因其长期在福建讲学,所创学派被称为“闽学”。朱熹主张理在气先、讲究格物致知,他所建立的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影响远及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著作有《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易说》、《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均成书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的注释。《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成书于孝宗淳熙四年(1168),多引用二程及程门弟子的言论。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氏知漳州,刊刻四书,《四书》之名由此始。朱熹继承二程的观点,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他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中的经乃“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乃“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朱熹则是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朱熹倾毕生精力注《四书》,前后经过四十余年。注释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以理学的概念、命题来解释《四书》,把《四书》纳入了理学的轨道。注释宣扬“理”为宇宙之本体,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理”派生,而“理”之内容则为仁义礼智信,宣扬“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另外,注释对人性、道德、教育、政治等问题亦颇多阐发。朱熹死后,《四书章句集注》受到统治者重视,逐渐流行,被视为“六经之阶梯”,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命题和答卷的标准,是当时读书人的官方教科书。该书版本很多,卷数、名称也有不同。明初司礼监刻本,四十二卷;崇祯十四年(1641)汲古阁版归静远楼印本,十九卷;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敏中等辑《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抄本,十九卷;清嘉庆间刻本,二十六卷(藏北大)。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983年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妙法莲华经义记

    二十二卷。梁代释法云(生卒年不详)撰。法云,俗姓周,义兴阳羡(河北省)人。晋平西将军之七世孙。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从师住庄严寺,为僧宝亮弟子。十三岁始受业太昌僧宗庄、严僧达,且经且论,四时游听,寒暑不

  • 清秘述闻

    十六卷。清法式善(1753-1813)撰。法式善,字开文,号时帆,蒙古乌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原名运昌,高宗为其改名法式善,即满语“勤勉”之意。曾筑梧门书屋,学者又称梧门先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

  • 寿世秘典

    十八卷。清丁其誉(生卒年不详)撰。丁其誉字蜚公,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寿世秘典》是丁其誉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专为人的养生延寿而作,共分十二门,包括月览

  • 大成乐律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 风宪禁约

    一卷。清魏裔介(?-1686)撰。《风宪禁约》记载了巡行约法五十四条。史书上不见有魏裔介巡按外省的记载,不知《风宪禁约》作于何时。《风宪禁约》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

  • 清江二家诗

    四卷。明熊逵编。熊逵,清江(今属江西)人。本书选录编者之乡里孙伟、敖英二人之诗。孙伟,字朝望,号鹭沙;生卒年不详。弘治壬辰进士,官至鹤庆府知府。敖英字子发,生卒年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

  • 孝经征文

    一卷。清丁晏(详见《孝经述注》)撰。是书博采孝经本文散见于古籍者,言孝经者,有《吕氏春秋》、陆贾《新语》、董仲舒《春秋繁露》、司马迁《史记》、刘向《说苑》、桓宽《盐铁论》、班固《汉书》、王符《潜夫论》

  • 订正朱子家礼

    五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生平及生卒年不详。自宋代以来家礼都遵奉朱熹《家礼》,郭嵩焘于是考求礼经之意,挥礼制的古今沿革,对《家礼》进行考证与修订。但《家礼》一书,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对朱熹年

  • 易义考逸

    一卷。清孙彤撰。彤系孙冯冀之弟,直隶承德(今河北承德)人,官至候选道。此书作者自称所集皆李富孙《缀录集解》所遗,命曰考逸。实际上,其内容与孙星衍经传集解大致相同,既无考订之文,也无新创之义。姑存目于此

  • 雍熙乐府

    十三卷。海西广氏编。不著作者。是书凡十三卷。据书中《凡例》称:“声调各应宫律。原分一十七调。今所传者十有二,盖阙其五。”今考12调,分为:黄钟、正宫、大石、小石、仙吕、中吕、南宫、双调、越调、商角、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