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不分卷。清王维德(1669-1749)撰。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山人、林屋散人、定定子。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世代医家,曾祖王若谷,曾广集有效之病科方剂汇集成册,作为传家之宝。王氏资质聪颖,幼承家学,博览医书,并旁涉星命、卜筮之书,学识颇广。在医学方面,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长外科。行医四十余年,临床效果卓著。此书又名《外科全生集》,自谓数十年诊治无一失误而全生,因以为名。是王氏根据家传四代外科经验编撰而成,全书六万七千字。分为六部分:论证、治法、医方、杂证、制药、医案。论证为论述痈疽诊治要点;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述外科病证治疗;医方共载外科效方七十五首;杂证为记有内、外、妇、儿杂病验方四十八首;制药部分介绍了二百余种药物性能及其炮制。王氏临证善辨阴阳虚实,对阴疽的病机和辨证施治,尤有卓见。他反对当时一些医者只问所患部位属于何经,便循经投药,不分寒热,不辨阴阳虚实的偏见。因此,在本书中主张以阴阳为纲,把外科诸证分为阳证和阴证两大类,并分别对其病机、辨证和治疗加以阐发。如痈为阳症,疽为阴症等。而对阴症的鉴别和治疗,特别重视。他反对以寒凉清火之法治疗阴症。因此他创立了几个治疗阴疽的名方,如温补气血、开腠逐毒的阳和汤;开腠理、散寒凝的阳和丸;温散寒凝、解毒生肌的外敷剂阳和解凝膏和通关窍、活血解毒的犀黄丸等,用于治疗阴疽疗效甚好。这些方剂的创立是王氏在外科理、法、方、药上的一大贡献,至今仍为有价值的方剂。他以审察痈疽形色和浓汁的情况来辨别气血之盛衰、毒邪之轻重,亦卓有见识,理论阐述极为明晰。其消肿散结的小金丹,确有一定疗效,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小金片即依据小金丹减味而成。王氏治痈疡,反对滥用刀针,提出“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痈当清火败毒,消肿止痛,非溃者不可用托毒之法,而治疽则宜开腠理、散寒凝,溃者当温补排脓,兼通腠理,对外科内治颇有促进作用。然完全否定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及抨击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之论,显示了其思想保守一面。此书见解独特,为指导外科临证的重要方书之一。流传较广,至今仍为我们研究中医外科的重要参考书,颇有实用价值。有乾隆五年(1740)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扫叶山房刻本。

猜你喜欢

  • 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政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

  • 不节吟

    二卷。《续刻》一卷。清潘素心撰。潘素心,生卒年不详,字虚白,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知州潘汝炯之女,少詹事汪润元之妻。清代画家。《不节吟》二卷有嘉庆五年(1800)刊本,还有道光二年(1822)重刊本,

  • 闽粤巡视纪略

    六卷。清杜臻(?-1703)撰。杜臻,字肇余,号慕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述除本书外,还有《经纬堂集》、《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统一

  • 唐文拾遗

    七十二卷。清陆心源(1834-1984)编辑。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喜藏书,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著《潜园总集》,陆氏嗜好藏书,曾广求书籍;选择家藏旧书

  • 清续修国子监志

    八十二卷。清文庆等奉敕修。文庆(?-1856),姓费莫氏,字孔修,满洲镶红旗人。道光进士,后任兵部尚书,咸丰朝官至军机大臣。该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初奉敕纂修,至十四年七月修成,共分为十二

  • 六书指南

    二卷。明李登(生卒年不详)撰。李登字士龙,号如真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官新野县丞。是书成于万历壬辰(1592年),用千字文体,以四字为句,辨俗传讹体之字,供教诲童蒙之用。然而俗字很多,搜罗不备,又

  • 元史艺文志

    四卷。清钱大昕(生平详见《元史氏族表》)撰。《元史》成书仓促,未修艺术志。大昕有志续补,广罗当时文士撰述,录其书目,以补《元史》之阙。以四部分类,凡经类有十二: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

  • 十三经音义故例

    一卷。清孙葆璜撰。葆璜字仰屾,原名衍庆,字柳君,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此书总例二十二条,凡例二十五条。“故”是“诂”的意思,由今言而通古义,所以称“十三经音义故”。总例大致分为“字体”和“音义”。字体

  • 南华经

    见《庄子》。

  • 洛闽源流录

    十九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撰。取有明一代儒家学者,分别门户,各立为传。其中第一至十三卷为洛闽学派,列入正宗16人,羽翼39人,儒林192人;第十四卷为新会学派,十五卷为余姚学派,共列入羽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