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固安县志

固安县志

①九卷。明何永庆修,苏志皋纂。何永庆,字善夫,号敬亭,河南怀庆府(今沁阳)人。嘉靖三十八年(1558)进士,四十三年(1564)任固安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苏志皋,字德明,号寒村。河北固安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授江西进贤县知县,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直隶卢风兵备佥事、陕西潼关兵备副使,前通议大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何永庆任固安知县后,谋创县志,聘苏志皋纂辑。苏志皋之子大生、性生、有生也参加纂辑,被赞为“颇有考索之劳”。然四十四年(1565)志成时,何永庆已升迁,由继任知县李承式督刻梓行。全书九卷,分为:象纬志、方舆志、宫室志、食货志、秩官志、人物志、艺文志、附录、拾遗。此志凡例至内容排列颇费斟酌,如祭祀户口载于官吏之后,盖有职守然后可伸治民之道,兵防于食货之后,盖取食足兵强之义。然此志以选举入人物志中,仍未脱当时陋习。②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善述修,潘昌纂。郑善述,字蕉溪,福建闽侯(今福州闽侯县)人。康熙年间举人,四十六年(1707)任固安知县。潘昌,字燕如,山西山阴人。郑善述任固安知县后,主持重修县志,先以康熙十一年祝升修、李樗等纂的《固安县志》为底本,已将完稿时,又得明崇祯秦士奇续修固安县志,“人物较详,艺文亦多”,于是重新增订,篇幅较初稿增加近一倍,遂成此书。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印。卷一封域志,包括星野、疆域、沿革、县名、形胜、川渎、风俗、祥异;卷二建置志,包括城池、公署、正祀、学校、坊表、街巷、乡里、集场、堡塞、堤堰、桥梁、古迹、坟墓、寺观;卷三赋役志,包括户口、田赋、徭役、驿递、器仗、物产;卷四官师志,包括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巡检、武职、封建;卷五选举志,包括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廪生、武甲、武举;卷六人物志,包括文治、武功、戚畹、封赠、恩荫、隐逸、仁厚、孝友、忠节、贞烈、仙释;卷七艺文志旧集;卷八艺文志新集。卷首为巡幸记,记载了郑善述任知县期间,康熙五次经过固安县的时间、地点及迎送情况。卷末收有郑善述、徐炯序、明嘉靖以来各刻本序及星野、县城、县治、儒学、先师庙图。该志卷二建置志,收录学校、古迹,卷一封域志,收录祥异,均为欠妥。

猜你喜欢

  • 雪楼集

    三十卷。元程钜夫(1249-1318)撰。钜夫初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今江西南城)人。寓所名曰雪楼,时称雪楼先生。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追封楚国公,谥文宪。所著《玉堂集类稿》、《奏放存稿》及诗文杂著,本

  • 南阿集

    二卷。清代康吕赐撰。康吕赐见《读大学中庸日录》条。等书。此书虽然以“集”为名,但实际上是一札记。卷一为“论易问答”,卷二为“慎独斋日录”,均为作者关于儒学方面的心得。但此书序中介绍“问答”中原共几十册

  • 书法雅言

    一卷。明项穆撰。项穆生卒年不详。王稚登为其作小传,称其初名德枝,郡大夫徐公改其名为项纯。后又更名为项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项穆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元汴之子。项元汴是鉴藏书画的名家,名甲

  • 周易拨易堂解

    二十卷。清刘斯组撰。刘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官任杞县知县。此书前有记略,记载著此书时,其侄梦见阁上有朱色“拨易阁”三个字,因此才将其书命名为《周易拨易堂解》。其事颇涉幻杳,似乎

  • 屈子说志

    正文六卷。卷首《征录》一卷,末附宋玉《九辩》等。清陈远新(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远新,字日又,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清诸生,此书从乾隆十三年(1748)秋开始撰写,花了近一年时间,在“读《骚》于今三十

  • 碧川文选

    四卷。明杨守址(1436-1512)撰。杨守址,字维立,号碧川,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进尚书。守址博极群书,以乃兄守陈为师,学行相等

  • 阎古古全集

    六卷。明阎尔梅(1603-1662)撰。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江苏沛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弘光时,清军南下,曾劝史可法进军山东以图恢复。其后又因参与抗清活动,为清军

  • 东游集

    一卷。明黄金(约1538前后在世)撰。黄金,号莘溪,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山东新城知县。著有《东游集》。是集为其赴新城游历时所记。黄金自出京师至济南,凡所游历,

  • 百越先贤志

    四卷。明区大任(生卒不详)撰。区大任,字祯伯,顺德(今广东省顺德县)人。明嘉靖壬戌(1562年)以岁贡除江都训导,累至南京户部郎中。《百越先贤志》记百越先贤人物,“百越”统指东越、南越、闽越、瓯越、西

  • 枕经堂题跋

    三卷。清方朔著。方朔,生卒年不详。字小东,安徽怀宁(今属安徽)人。方朔善于骈文,工于隶篆,尝以文学、书法闻名于咸丰及同治年间(1860年前后)。《枕经堂题跋》皆是方朔对于当时著名鼎彝碑版的评论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