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笺解

四书笺解

不分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盖病讲章时文,曲解混说,迷说学子,因取全书,随意笺释。虽为正讲章时文之谬而作,而体会涵咏,深有所得。谓俗解慎独,或云在致知前,或云在致知后,均错。经云,“致知而后意诚”,非致知而后诚意,其谬在将先字作前字解。谓小人反中庸,乃尧时四囚与后世申商秦始皇之类,反中庸,是立意要反,也自有济恶之才。以上诸解,特见清晰,又据《孟子》言伯夷治则进,乱则退,可证伯夷让国后尝仕于他国,战国时尚传之,可补史传之漏。其于朱注也间有纠正。全书义多精粹。该书有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

猜你喜欢

  • 北归志

    一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士祯奉命祭告南海。次年二月,至广州。四月初一北还,六月十六日至其家新城。本书即记其从广州至新城沿途见闻。其所记名胜山水,较《南来志》为详

  • 戊申立春考证

    一卷。原题明路士登订。是编首书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岁立春正月节,历以洪武初钦天监监正《元统大统历法》推,推天正冬至得岁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正月初刻冬至得岁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春。考古时只云某日冬至耳

  • 蓬州志

    十五卷,清方旭修,张礼杰等纂。方旭,桐城人,曾任蓬州知州。蓬州有志始于明,为吴德器纂辑,共十卷。其书早佚。后洪运开作志略,唯于石堰养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之。后姚莹谪居于此,亦有心修志,于蓬州

  • 汝宁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德昌修,王增纂。德昌,字懋亭,满州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任。王增(约1755-1820),字方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榜眼,官翰林院编修。后出

  • 诗经教改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

  • 周易集注

    十一卷。图说一卷。清王琬撰。王琬渭南人。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自序说,“年八十有一,盖积一生之力为之也。”其论来知德将太极图列于河图前,所图黑白各半,明是阴阳,不得谓之太极。说洛书于画卦无关

  • 二十二子

    二十二种,三百四十九卷。清浙江书局辑。该丛书辑录先秦两汉主要子部著作二十二种,所据各本或是明代精刻本,或是经清代学者校订之本,并附录有关资料。二十二种为:董仲舒《董子春秋繁露》十七卷附录一卷、徐文靖《

  • 弇州山人四部稿

    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七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省)人。世贞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 李伯文诗集

    二卷。明李奎撰。李奎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起家力笔,官锦衣从事。奎当时不仅以诗鸣,且为贤者,尚气节。沈炼具疏弹劾严相父子,奎倾身庇之,故严世藩欲中以奇祸。奎得

  • 督蜀疏草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懋和,号衡岳。万历壬辰(1592)进士,由大理寺评事历官四川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以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土目